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

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

《松峰说疫》六卷,《温疫论类编》五卷。清刘奎(生卒年不详)撰。刘奎字文甫,号松峰。诸城(今属山东)人。刘氏家门鼎盛,然刘奎淡于功名,家居不出,以医术济人,颇有医名。其父字引风,素精医。刘奎承家学,潜心医学研究。《松峰说疫》成于乾隆四年(1789)。共分六门,亦为六卷。卷一为述古,引述《内经》、《伤寒论》及诸贤关于疫证之论述,兼抒己见,又及医案;卷二为论治,温疫名义论、统治八法、仿伤寒六经治法;卷三为杂疫和治法,备列俗称,各种温名、翻名、挣名,多为齐鲁间土语,而北方燕豫秦晋亦间有同称。其治法则称得之于泰山石壁中,试之有效,故广流传;卷四为辨疑,辨析前人治瘟疫偏误之失,伤寒与温疫之不同,并论说自己之见解以及与旧说相异之处;卷五为诸方,随证应用之诸方,多分载于各论治之下;卷六为运气,详论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与温疫联系最大,病情变幻莫测,医家随证施治,关健皆在于此。刘氏之说,兼通古今,其施治尤注意于乡僻贫寒之地,其处方用药,往往就随地可得之植物药材,发明应用,不尚奇珍。多为穷乡僻壤设立药方,如当时医家黄元御以浮萍代替麻黄,即刘氏所创。此书对研究温病学说有一定参考价值。《温疫论类编》亦为温疫类著作。是对吴有性《温疫论》重加订正编次。刘氏认为吴有性《温疫论》虽见解卓越,但“嫌其序次乱杂,前后倒置,不便观览”,故结合其临证经验,予以评释,有所增减。卷一为诸病;卷二为统治。前二卷,论述温疫病情,治法;卷三为杂证,论温疫诸杂证;卷四为撮要,论妇人、小儿温疫治疗;卷五为正误,正“伤寒例”有关温疫之误等。刘氏多有发明之处。而《温疫论》经刘氏“类编”和“评释”后,更足以豁习者之目,传作者之心,有益于后世。刘氏此书流传极广,曾远扬日本。上述刘氏二书曾收入《说疫全书》中。刘嗣宗序中称:刘氏所著之书尚有《中西救急简方》、《景岳全书节本》、《四大家医粹》等,然今不见传本。有嘉庆四年(1799)新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三让堂新刻本。

猜你喜欢

  • 四传权衡

    不分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撰。该书与《春秋志在》同为作者所撰《倘湖樵书》中的一种。编首有他的自序,说先已作《春秋志在》,大体上阐述了自己的主要观点。现又取《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

  • 米芾志林

    十六卷。明范明泰撰。该书前十二卷与《米襄阳外纪》相同,只是书末附载的《襄阳遗集》一卷,为范明泰所辑,其实,该卷已录入《宝晋英光集》,但范明泰未见此书,故又重加搜辑。此外,书中有《海岳名言》、《宝章待访

  • 持静斋藏书纪要

    二卷。清莫友芝编。同治六年(1867),莫氏由浙经苏,受丁日昌邀请,将其主要藏书撰写提要,分类编辑整理。卷上收宋元明刊本,附载近刊佚书;卷下收抄本,各按“四库”顺序排列。简者仅略记版本;“四库”未收之

  • 异鱼图赞

    四卷。明杨慎(详见《檀弓丛训》)撰。是书前有嘉靖甲辰(1544)年自序一篇,作者称《西州画史录》、《南朝异鱼图》,将补绘之。又称,自己读过这两本书,发现书中所载异鱼之名,杂乱谬误,文字也不雅驯,于是就

  • 佩文韵溯原

    五卷。清刘家镇撰,其子齐昂校。家镇字奂为,福州人。其自序略云:诗家以押韵奇险相尚,于《广韵》《集韵》等书挈音韵之总要者,往往置而不观。我圣祖仁皇帝御定《音韵阐微》,集韵学之大成,洋洋盛典,但其书罕传,

  • 赤城论谏录

    十卷。明谢铎、黄孔昭同编。谢铎,字鸣治,天顺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谥文肃。黄孔昭字世显,天顺进士,官至工部侍郎,谥文毅,事迹见于《明史》本传。谢铎、黄孔昭皆为天台(今属浙江天台县)人。《赤城

  • 环碧斋小言

    一卷。明祝世禄(生卒年不详)撰。祝世禄字延之,号无功。德兴(今属江西省)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考选为南科给事,历尚宝司卿。耿定向讲学东南,祝世禄从之游,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著有《祝

  • 克念堂文抄

    二卷。清雷铎(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雷铎,字伯觉。蒲城(今陕西蒲城县)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陕西通志》称其事继母孝,曾由他郡背米,路遇水几近溺死,宁终日挨饿,不使继母缺食。家虽贫,还

  • 何休注训论语述

    一卷。清刘恭冕(约1826-1885)撰。恭冕字叔俛,江苏宝应人,刘宝楠之子。自刘逢禄误认为何休有《论语注》,著《论语述何》以昌明之后,宋翔凤、戴德等争相以《公羊传》注说《论语》。是书承袭他们的学说,

  • 黉祀纪迹

    十卷。清康伟然撰。康伟然字中江,漳州(今属福建)人。由拔贡生官罗源县教谕,迁兴化府教授。生卒年不详。本书是为文庙(亦称黉庙)中从祀孔子的诸儒所作的传谱,后附春秋祀典,礼乐器图。书成于雍正五年(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