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徵伯存稿
十三卷。明李兆先(1465?-1514?)撰。李兆先,字徵伯,湖南茶陵人。大学士东阳之子。以荫为国子生,年二十七而卒。《怀麓堂诗话》曾载兆先论诗之语。李东阳所作兆先志文,悼惜特甚。沈周《客座新闻》乃载其父子相谑一事,“则狂纵无复人理。虽晋人放达,不至于斯。”可知其父子自恃才隽而不修行检。是集凡诗、赋、杂文十一卷,《东行稿》一卷,乃其自京师赴山东之作。附录一卷,则东阳所为兆先志文,及同时诸人慰问诗等。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三卷。明李兆先(1465?-1514?)撰。李兆先,字徵伯,湖南茶陵人。大学士东阳之子。以荫为国子生,年二十七而卒。《怀麓堂诗话》曾载兆先论诗之语。李东阳所作兆先志文,悼惜特甚。沈周《客座新闻》乃载其父子相谑一事,“则狂纵无复人理。虽晋人放达,不至于斯。”可知其父子自恃才隽而不修行检。是集凡诗、赋、杂文十一卷,《东行稿》一卷,乃其自京师赴山东之作。附录一卷,则东阳所为兆先志文,及同时诸人慰问诗等。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二卷。《二稿》八卷。宋陈仁子(约1279前后在世)撰。陈仁子字同俌,(一作同甫)号古迂,茶陵(今湖南株州)人。生卒年不详。咸淳十年(1274)漕试第一。宋亡不仕。建别墅于东山,人称为“东山陈氏”。著
十二卷。明林兆珂(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林兆珂字孟鸣,福建莆田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刑部侍郎。著有《诗经多识编》。是编取《昭明文选》所录诸诗,重为编次,以时代先后为序。其训释文义,较旧注
八卷。清陈抒考撰,汪基增订。陈抒考字百先,江西新昌(今江西省宜丰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汪基字敬堂,江苏星源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卷首有吴启训昆序及汪基例言。书名喈凤,是沿袭坊选古文之名。此书是
三卷,续一卷,清贺裳撰。贺裳字黄公,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人。康熙初年国子监诸生,有《红牙词》,措词极工。《史折》选取明人评史诸书,又有未当者,折衷其是,故名《史折》。所选书籍共十一本,有《史怀》、《
四卷。清周梦龄撰。梦龄字蘧庄,楚陂人,沉潜力学,工于诗文。该书作成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分为四卷:卷一为隐公、桓公、庄公,卷二为闵公、僖公、文公,卷三为宣公、成公、襄公,卷四为昭公、定公、哀
一卷。清张眉大撰。是书多拾前人之说,唯据《御览》无名氏引《论语隐义》及隐义注两条甚怪。前一条云,卫蒯聩乱,子路与师往。有狐黯者当师曰:“子欲入耶?”曰:“然。”黯从城上下麻绳钩子路,半城,问曰:“为师
一卷。清曹倜修,李椿龄、张云渠纂。曹倜,江阴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宁阳知县。李椿龄字广文,邑人。张云渠,邑人。光绪年间,朝廷命各郡邑编辑乡土志,以资采择。宁邑前令更调频,仍无暇修志,曹倜掌宁阳
一卷。清钱大昕(见《廿二史考异》)撰。该谱记宋代洪适事迹。适字景伯,饶州鄱阳人,皓之子,卒谥文惠。以词科起家,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为一时名臣,卒谥文惠,著有《盘洲文集》等书。此谱端末颇具,
二十卷。南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一号厚斋,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淳祐进士。历任秘书郎、著作郎、国史院编修、实录检讨、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二十
一卷。明商汝顾编。商汝颐,淳安(今属浙江)人,生卒及仕履不详,乃商辂之孙。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曾任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在内阁多年,后因宪宗时宦官汪直专权,辞官家居十年而死。乃明有名大臣,卒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