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元乃贤(1310-?)撰。贤另著有《河溯访古记》。此集为卮素所编,前有欧阳玄、李好文、贡师泰三人序。又有黄溍题词。末有揭傒斯跋。共收诗二百余首,多为应酬之作。晚年虽内登翰林,外参戎幕,但仕进非其
二卷。附桑蚕说一卷。清方大湜(?-1886)撰。方大湜,巴陵(今湖南岳阳市)人。做过地方官,有政绩。《桑蚕提要》二卷,卷一为桑政,共二十二条,九十六则。附录六条,十二则。卷二为桑事,共四十条,一百六十
十七卷。清李光坡(1651-1719)撰。李光坡生平详见《周礼述注》。《仪礼述注》为《三礼述注》之一篇,体例与《周礼述注》同,取郑玄《仪礼注》、贾公彦《仪礼疏》,总合大义,删繁举要,节取其言,并间取研
十卷。汉刘向(前77-前6)撰。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年轻时通经自用,长于属文,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因反对宦官弘恭、万里,被捕下狱。成帝时,更名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
十八卷。《经问补》三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此书为奇龄说经之语,其门人录之成编,皆一问一答,所以取名《经问》。《经问补》三卷,是其子远宗所补录,体例与前者相同。此书对诸经的训释证佐分明,可称
十二卷。清夏纶(1680-1753)撰。夏纶字言丝,又字惺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本书又名《惺斋六种》,所收六种传奇皆三十二出。其一是褒忠传奇曰《无瑕璧》,取材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写铁铉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
二卷。金淛(生卒不详)撰。淛东阳(今浙江金华)人,万历初,官广东右参政,著《读礼日知》。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搜采赅博,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于明人著述,网罗靡遗,均未涉及。此
五十卷。令狐德棻(583-666)撰,令狐德棻,唐初史学家,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高祖入关,他任大丞相府记室,后累迁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唐初书籍散亡,他建议购求,使专人
附易解别录,无卷数。不著撰名氏,前面署有“养素堂纂本”,又有黄叔琳名字的二个私印,可能是黄叔琳所录。黄叔琳,详见《砚北易钞》条。该书大体仿照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之例,只是汇集诸说,不加论断。但是所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