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注

春秋集注

十一卷。纲领一卷。张洽(1161-1227)撰。张洽字元德,清江(今属江西)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张洽曾在朱熹门下研习六经传注,皆能究其指归。嘉定进士,历任袁州司理参军、知永新县、池州通判,皆有善政,官至著作佐郎。除此书外,张洽还著有《春秋集传》、《春秋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皆佚。宋理宗知张洽家居著书,于是命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张洽因此而升任知宝章阁。张洽《进书状》称:“于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核研究,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会于每事之左,名曰《春秋集传》,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可见此书是仿朱熹《四书集注》体例,旨在汇集诸家之说而斟酌发明。然通观其书,集解者多而发明者少。张洽为朱熹高足,其说亦多从朱子。如胡安国创“夏时冠周月”说,认为《春秋》经中如“春二月”、“夏五月”之记时,“春”“夏”为夏正,“二月”、“五月”为周正,朱熹曾反对此说,张氏捍卫朱子之说,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义合。朱熹曾反对《春秋》一字褒贬说,认为“《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吴楚、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又说:“若欲推求一字之间,以为圣人褒善贬恶专在于是,窃恐不是圣人之意。”又说:“而今却要去一字半字上理会褒贬,却要去寻求圣人之意,你如何得知他肚子里事?”(《朱子五经语类》)张洽继承朱子之说,认为:“《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以褒贬去取之意方得。”明初科举,经义宗法程朱,乃以胡安国《春秋传》与此书同列于学官,作为解释程朱之说的权威。至永乐年间钦定《五经大全》,胡广等抄袭汪克宽《春秋纂疏》而为《春秋大全》,其说专主《胡传》,成为科场程式,此书遂被废弃。现存宋宝璠三年临江郡庠刻本、元延璠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务滋堂刻本。

四十卷。高闶(?-1153)撰。高闶字抑崇,鄞(今浙江宁波)人,宋代著名经学家。高闶八岁即通经史大义,宋高宗绍兴初赐进士第,累官至国子监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高宗然之。南宋初学制多为其所创建,官至礼部侍郎。后因忤执政,一斥不复,家食累年,中寿而卒。学者称之“息斋先生”。此书为高氏晚年家居所著,大旨以程颐《春秋传》为本,故仍冠以程颐原序。其说则杂采唐宋诸家,以己意折衷,不复注明引者姓名。南宋古文大家楼钥《序》称:“自顷王荆公废《春秋》之学,公独耽玩遗经,专以程氏为本,又博采诸儒之说为之集注,其说粹然一出于正。”此书虽宗程颐,但却时有从违。如程颐据汉薄昭与淮南王书有“齐桓公弟”之语而谓公子纠为桓公弟,而高氏则依据三传、《史记》、《荀子》之文,谓公子纠为桓公之兄。但其大义则全主程氏。程氏《春秋传序》云:“后世以史观《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高氏发挥其说,认为孔子“惧先王经世之法坠地莫传,欲立为中制,俾万世可以通行,故假周以立法,而托始于隐公焉。且以文武之道期后王,以周公之事业望鲁之子孙也。以此推之,《春秋》固非一王之法,乃万世通行之法也。”主旨虽谬,然于考证亦有所得。如解“向戌盟于刘”云:“凡因来聘而盟者,必在国内。刘,王畿也,岂有来聘鲁而远盟于刘者乎?盖下文有‘刘夏’,传者以为春夏之夏,与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文同,故误增‘于刘’二字耳。”其精辟若此。《四库提要》评其书“惟于地理少疏……然在宋代《春秋》诸家中,正大简严,实可与张洽相匹,非孙复、崔子方辈可几及”。清《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于此书采取最多。此书最早为南宋刻本,但原书久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及各书所引高闶说中辑出的。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此书十四卷,《四库全书》编辑者因其篇页繁重,乃析为四十卷。现存清聚珍版本、闽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四书集编

    二十六卷。南宋真德秀辑录朱熹四书注语而成。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希元,南宋理学家,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世称西山先生。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是朱门再传弟子,是

  • 六经伤寒辨证

    四卷。清蔡宗玉(生卒年不详)辑,林昌彝补方。蔡宗玉字茗庄,泉州(今属福建)人。约生活于乾隆年间。名医陈念祖曾师事之。此书就伤寒六经见证,以分经辨证归类方法,列述伤寒证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先列原文,对

  • 易宪

    四卷。附《卦歌》一卷,《图说》一卷。明沈泓撰。沈泓字临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此书征引诸家《易》说以证朱熹《本义》,没有载《本义》原文,但全书宗旨全部与本义

  • 续高士传

    五卷。清高兆撰。高兆字云客,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幼年客居江左,后返回故乡,布衣终身。生卒年不详。著述除本书外,尚有《荔社纪事》、《启祯宫词》、《观石录》等。《续高士传》是继皇甫谧《高士传》以后又一部

  • 四会县志

    十编首一编末一编,清陈志哲、唐盛松修,吴大猷纂。陈志哲,江西进贤人,进士,光绪十七年(1891)任四会县知县。唐盛松,广西郁林人,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明永乐间县令颜宾创修县志,至康熙二十

  • 马经通玄方论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修洁斋闲笔

    四卷。清刘坚(生卒年不详)撰。刘坚字青城,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坚自序称同乡顾宸曾著《辟疆圆习察》一书,编撰未成,故从中选取十余篇收录其中。现观是书共三百余条,内容都是杂论考证古诗文中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 宋学士全集

    三十六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曾受业于吴莱、柳贯、黄溍。明初奉命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深得太祖宠信。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戍茂州

  • 尚书涉传

    四卷。清戴祖启撰。本书卷首有朱珪的序,书后有其门弟子的跋。书名为“涉传”,是取《史记》涉《尚书》以教之意。此书专门注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仍缺《益稷》、《顾命》、《康王之诰》三篇。所采多马融、郑玄、

  • 广雅书院藏书目录

    七卷。清廖廷相编。廖廷相(约1860-1920),广东南海人,清末民初目录学家。光绪进士,入翰林,为词章,编《广雅书院藏书目录》七卷。正文卷一为御制敕撰书;经、史、子、集四部各一卷,下分类;卷六为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