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通论

春秋通论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此书本《孟子》“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意贯穿全经,按“属辞比事”之旨分辨《春秋》孰为旧文、孰为笔削,并分类排比,共四十篇。每篇之内,又以类分章,共九十九章。其四十篇之名是:“王室伐救会盟”、“战使至鲁、鲁君臣朝聘于王”、“天王崩葬”、“王室祸乱”、“逆后归王姬”、“战伐会盟”、“会盟”、“战伐”、“鲁君即位薨葬”、“诸侯见弑见杀”、“讨贼”、“吴楚徐越”、“灭国”、“诸侯奔执归入”、“执诸侯大夫”、“纳君大夫世子”、“杀大夫公子”、“大夫奔”、“外大夫叛复入”、“诸侯兄弟”、“迁国”、“齐桓城王国”、“内大夫卒”、“内夫人”、“内女”、“鲁灭国取田邑、齐取鲁田邑”、“内国邑”、“诸国伐鲁”。“归田”、“搜狩”、“城筑”、“内岁祲有年”、“内灾”、“内毁作”、“鲁君臣如列国、诸侯来、诸侯如、外大夫来”、“内外平”、“书爵、书行次、书名”、“书人”、“隐桓庄三世大夫书系书族书名”、“通例”。至于其书所辨之旧史与笔削,《四库提要》已云其“据文臆断”、“未足为信”,非常正确。现存《望溪全集》本。

①二卷。旧题宋人撰,不见于诸家书目。该书统论周及列国大势,推考其兴废的原因。分为周、鲁、齐、晋、宋、卫、郑、楚、秦、吴越篇,采摘史实,引传以注,并作评论。无甚新意。《四库全书总目》将该书列入《春秋》类存目。② 十五卷,首一卷。清姚际恒(1647-1715)撰。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又号善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初著名学者。著有《九经通论》一百七十卷、《好古堂书画记》二卷、《续记》一卷、《好古堂书目》四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庸言录》。姚际恒通经学,立论精审博辨,勇于疑古,往往见解独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屡引其说。可惜他的著作大多散佚,只有《诗经通论》十八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庸言录》行世。《春秋通论》存传抄本。卷前有《春秋论旨》,不入卷次。该书大抵首列《春秋》经文,然后对逐条进行阐述。作者力辟三传“《春秋》有例”及“常事不书”之说,而以书法、取义二者论《春秋》。他认为:“自古说《春秋》者,莫害于例之一字。”又说:“圣人据鲁史以修《春秋》,何尝先自定其例乎!使圣人执一例以修《春秋》,何殊印板死格,尺寸不移,此冬烘之学规,胥吏之计簿,乌足为圣人之书!”(《春秋论旨》)但姚际恒标举书法、取义以说经,实际上与例无别。不过书中持论也时多新解,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该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③ 五卷。清刘绍邠(详见《周易详说》)撰。此书与作者所著之《春秋笔削微旨》互为经纬,而内容亦殊无可取。作者对《春秋》中关于日食、侵伐、杀人以祭之类的记载加以统计,如《春秋》“日食三十六”、“书侵五十有七”、“书伐二为一十三”等等,然后为作评论;其说大都随文敷衍,毫无新意。《西京清麓丛书外编》本。④ 四卷。清关涵撰。关涵字东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该书是他游宦岭南时所作。编首有作者自序,知该书成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全书分为四卷,卷首列《总纲》十七则。《春秋通论》不释全经,也不录《春秋》经文,有所论说,就分别条例。按《春秋》十二公顺序,计隐公三十八条,桓公三十九条,庄公四十四条,闵公九条,僖公六十一条,文公三十一条,宣公三十二条,成公二十九条,襄公八十一条,昭公七十八条,定公二十八条,哀公二十四条,四传异同四百一十一条,总计全书共论九百零五则。关涵该书对清人姜炳璋《读左补义》之说采用较多。作者又搜集旧闻,以补其阙遗,意在综述前人的观点,进行贯通。自两汉诸儒到清初学者的学说,都广泛征引,且一一标明出处。该书属资料汇编,故作者对引用的材料往往不加论断。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本。

猜你喜欢

  • 唐诗所

    四十七卷。明臧懋循(?-1621)编。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国子监博士。著有《负苞堂集》。此集共十四门。即古乐府、乐府系、三言四言古诗、风体骚体古诗、五言律诗

  • 龙泉师友遗稿合编

    十一种,二十五卷。清李树屏编。李树屏字小山,生卒年不详。丛书收其师李江、王晋之二人著作遗稿,汇刊行世。李、王二人同为直隶蓟州(今天津蓟县)人,清代学者,后同时偕隐蓟北穿方塔。李树屏搜辑二人遗稿计十一种

  • 天机书

    见《天机素书》。

  • 卫济宝书

    二卷。旧题宋东轩居士撰。东轩居士为何许人不详,只从该书董琏序中有乾道纪年可考知其当为南宋孝宗(1162-1188)以前人。此书原为一卷,久无传本,《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二卷。前有董琏序

  • 杂剧十段锦

    十卷。明无名氏选辑。此书收录了明人杂剧十种,以“天干”为目,分为十集,每集收一剧。书中所收《关云长义勇辞金》、《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蟠桃会八仙庆寿》、《赵贞姬死后团圆》、《黑旋风仗义疏财》、《清河县

  • 徂徕石先生文集

    二十卷。末一卷。宋石介(1005-1045)撰。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兖州奉苻(今山东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太子中允。官至山东郓城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好学深思,身居要职,

  • 兰绮堂诗钞

    八卷。清王鼎(1720-?)撰。王鼎字条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太原。年青时,致力于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与人比试,后来科场无名,致力作诗,与人互相吟赏。其性情敦厚,少而沉静简默,承其家学,能诗,又

  • 风俗通校正

    一卷。清朱筠(1729-1781)撰。朱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编修。曾充方略馆总裁官、四库全书馆纂修,督学安徽、福建,为学政,官至侍读学士。朱

  • 金壶记

    三卷。宋僧适之撰。适之,生卒始末不详。《金壶记》一名取自《拾遗记》中传说。适之本有《金壶字考》一卷,收录多音字等,以类相从,上列其字而下列注音,条理清晰,眉目醒然。可是,《金壶记》却杂述书体以及善书人

  • 周易绎传

    四卷。清汪景望著。汪景望字企山,宜兴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曾官太平教谕,工草书,治经深于易。此书据《宜荆县志》原为九卷,今只有上下经,而无系辞以下各篇。其阐释卦象主要以十翼为归依,有如下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