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大事表

春秋大事表

五十卷。舆图一卷。附录 一卷。清顾栋高(详见《尚书质疑》)撰。此书将春秋列国之大事分类列表,有时令、朔闰、长历拾遗、列国疆域、列国爵姓及存灭、列国犬牙相错(附列国地名考异)、列国都邑、列国山川、列国险要(附列国地形口号)、列国官制、列国姓氏、卿大夫世系、刑赏、田赋、军旅、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附五礼源流口号)、王迹拾遗、鲁政下逮、晋中军、楚令尹、宋执政、郑执政、齐楚争盟、宋楚争盟、晋楚争盟、吴晋争盟、秦晋交兵、晋楚交兵、吴楚交兵、吴越交兵、齐鲁交兵、鲁邾莒交兵、宋郑交兵、城筑、四裔、天文、五行、三传异同、阙文、齐纪郑许曹宋吞灭、乱贼、兵谋、左传引据诗书易三经、杜注正讹、人物、列女。顾氏用力最勤者乃《朔闰表》,此表专就置闰之事进行研究。春秋时用古四分历,十九年而置七闰,闰月位置并不固定,或在年终,或在某月之后。《春秋》经传所记载的置闰有失误之处,而杜注在驳正经传之失时,因推算不精,有时反以正为误,孔疏又加以发挥,使问题更为复杂,以致生出许多穿凿之说。顾氏在其弟子华纲之协助下,积十年之力,对《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逐年考证其闰月之设置,于前人失误之处颇多订正。如桓公五年《经》“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陈侯鲍不可能卒两次,故《左传》以“再赴”为说。杜注认为甲戌为前年十二月廿一日,己丑为当年正月六日。顾氏则认为桓公四年冬当有闰十二月,甲戌应是正月廿一,而己丑应为二月七日,经书“正月甲戌”不误,但甲戌之下当有阙文,而已丑上则脱“二月”两字,既纠正了《左传》、杜注之误,又破《公羊》、《穀梁》穿凿之说。时陈厚耀撰《春秋长历》一书,顾氏屡求其书而不获。此书之推论朔闰,采杜预隐公元年正月起辛巳朔之说,而陈氏则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杜说提前一月。《时令表》从《春秋》经传中撷取反映周正、夏正差别之记载,逐条对比,以证明经用夏正,而《左传》则杂用周正夏正。表后附有《旁通诸经七种》,从《诗》、《书》、《易》、《周礼》、《礼记》、《论语》、《孟子》中撷取反映周正夏正之记载以为旁证。《三传异同表》则于每条经文之下约举三传之文,显其相异之处,再引先儒评论,加以己意按断,简洁明快,可一览而知三传之异。《左传杜注正讹表》专以纠正杜注之讹。顾氏认为,杜氏“解释经传,不无龃龉,而其最大者尤在昭十五周景王葬穆后。杜注于此认为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始同齐斩,既葬除丧服,凉暗以居心,丧终制不与士庶同礼。明傅逊《左传属事》于杜氏之说己多驳正。顾氏认为,杜氏短丧之说“得罪名教”、“害于政事”,且导致“千古同病”。每表之后有总论,其议论多精彩之处。如《列国疆域表·晋疆域表》后论云:“周行封建,其势散;晋并列国为郡邑,其势聚。封建之不如郡县,自春秋之世不已较然哉!”此书为顾氏积四十年精力而成,可谓对《春秋》专门性研究之集大成者。现存乾隆十三年刻本、万卷楼本、《续经解》本。

猜你喜欢

  • 穀梁申义

    一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王闿运是清末著名的今文学者。他认为历代研究《穀梁传》的人很多,著作也不少,但能切中其义旨的为数不多。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虽然引证广博,在保存汉晋旧说方面有一定的成

  • 风流棒传奇

    二卷。清万树撰。万树生平详见《空青石传奇》条。该剧写书生荆瑞章因倾慕才女谢林风,入试时,竟以谢题壁诗及自作和诗乱写卷上。出试场后,因追踪谢林风而误登赖参将赴任之船,被缚于船头,得参将内侄女倪菊人怜爱释

  • 三家兵法

    见《汪氏兵学三书》。

  • 易鼎三然

    无数卷。明朱天麟撰。天麟字震青,一字游初。江苏吴江人。寄籍昆山,崇祯元年(1628)进士。由兵部主事改授编修。南明时桂王朱由榔,以天麟为大学士,卒于广西。此书成于崇祯三年(1630),把读《易》比喻为

  • 白沙集

    九卷。明陈献章(1428-1500)撰。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与弼。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曾应召,授翰林院检讨而归,自后屡荐不起。一生唯重心性之学,主静

  • 尽心编

    一卷。《证语》二卷。《海欧居日识》二卷。明陈伯友(生卒年不详)撰。陈伯友,字中怡(一说为仲恬),济宁(今山东省济宁县)人。万历二十年(1541)进士,授行人,擢刑科给事中,累抗疏言事,以丁忧去职。及服

  • 求志居经说

    二十四卷。清陈世熔撰。陈氏字大冶,号雪庐,怀宁人(今安徽安庆)。道光乙未(1835)进士,曾任甘肃古浪县知县。这本书以诗经说起,以次及之,许多说经的观点十分可取,如对《书经》中的古今文的问题提出的见解

  • 金闇斋集

    十二卷。清金敞(1618-?)撰。金敞字廓明,号闇斋。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一作靖江)人。师事宜兴汤之锜,执礼恭谨。其学出于东林。本集首载《家训纪要》一卷,是其父所札记以训子孙,故冠书首。然后依次为《默

  • 新修仁寿县志

    八卷,清马百龄修,魏崧纂。马百龄,陕西咸宁人,曾任仁寿县知县。魏崧,湖南新化人,进士。仁寿县修志之事,始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县令姚令仪,然事未成而姚令离调。又十余年后,县令李太初重议纂修事,于嘉

  • 惠来县志

    十八卷。清张玿美纂修。张玿美,陕西武威人,廪膳生员,邑举人。旧志始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林春秀,至康熙间查曾莱共四修。雍正八年(1730)特命直省郡县汇辑成书,备修《一统志》,县令张玿美开局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