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分纪

春秋分纪

九十卷。程公说(1164-1207)撰。程公说字伯刚,号克斋,丹稜(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经学家。积学苦志,年二十五进士及第,官邛州教授。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以蜀叛,程公说乃弃官逃归,与其父入县西北安固山中著《春秋》诸书,甫成而卒,年仅三十七。程氏虽英年而卒,但其平生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左氏终始》、《左氏通例》、《左氏比事》、《诗古文辞》、《语录》、《士训》等书。刘光祖《程伯刚墓志铭》称他“平生于《春秋》一书究之反复不厌。”此书采用《史记》之纪传体体例重新编排原为编年体的《左传》。其第一部分为《年表》,包括周王及列国、王后,鲁、晋、宋、郑四国执政之卿,共九卷。第二部分为《世谱》,包括王族、鲁晋宋郑卫等国之公族以及诸臣,于鲁国则另增妇人名、仲尼弟子,燕则有录无书,附有考异,共七卷。第三部分为《名谱》,凡见于《春秋》经传之人,分列国君臣、古人物、五官五正、五纪官、四夷名录五类录之。第四部分为《书》,有《历书》(实为春秋长历)、《天文》、《五行》、《疆理》、《礼乐》、《征伐》、《职官》七门,共二十六卷。其中最重要的是《疆理书》,附有地图,又有《地理释异》,最便学者检阅。第五部分相当于《史记》之《纪》,有《周天王事》、《鲁事》,共八卷。第六部分为《世本》,相当于《史记》之《世家》。以晋、齐、卫、陈、郑等国分为大国、次国、小国列之,其事则以经传所载分隶之。条理分明,叙述典赡,后还有《附录》,共三十八卷。此书之编纂,既便于初学者检索,亦便于研究者探讨,故《四库提要》誉之曰“诚读《春秋》者之总汇也。”程氏既重视《左传》之史实,亦兼采《公羊》、《穀梁》,旁及诸子。其全书大旨,则仍以胡安国之说为宗。此书卷首《述纲领》云:“以圣经为本,而事则按《左氏》;其《左氏》间若近诬,则采《公羊》、《穀梁》及先儒义之精者以证之;文句有小未安者,用啖赵《集传》例,颇为删削;若所论述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取程氏、胡氏之论;杜预为《左氏》学祖,其师说今注虽本之,而至其曲说以求通,则不免有所更定,别以新注。”淳璠三年(1243),程公说之弟程公许刻其书于宜春,此本今存。

猜你喜欢

  • 盦斋丛书

    二十一种,四十四卷,清徐乃昌(生卒年不详)编。此丛书所收著作二十一种,多为乾、嘉、道、咸四朝鸿生巨儒的著作,后附徐乃昌自己的著作。徐氏曾游学京师,孰悉当时学者的著述,主张。丛书所收如田普光《后汉儒林传

  • 汗简

    其中《汉简》三卷,《目录》《叙略》一卷。宋郭忠恕(?-977)撰。忠恕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历仕五代,入宋官国子监主簿,因批评时政被贬谪。工书画,精小学,除汇编是书外,著《佩觿》三卷。

  • 图注王叔和脉诀

    见《图注脉诀》。

  • 李温陵集

    二十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

  • 云南山川志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以争大礼撼门大哭。下诏狱廷杖。嗣复纠众伏哭。乃再杖于廷。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归蜀,时亦居云南。著有《丹铅余录》等。《云南山川志》函海本,共一卷。其所志山川大都在云南府城附近,如金马

  • 订正史记真本凡例

    一卷。宋洪遵撰。洪遵字景平,鄱阳(今属江西)人。官至南知枢密院事。《宋史》有传。《订正史记真本凡例》一书编载曹溶《学海类编》中。书前有自序,称“手录司马迁《史记》一帙,”但对杨恽、褚少孙等人所补的十篇

  • 枣林杂俎

    明清之际谈迁(1593-1657)撰。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县枣林人。明天启元年(1621)撰著《国榷》,清顺治二年(1645)续订崇祯、弘光两朝史事。顺治十年北上居京,

  • 缠子

    一卷。旧本题周缠子(生卒年不详)撰。缠子,不详何人。班固《汉书》、《隋书·经籍志》均未著录该书,唐宋之间,始见征引。由于其书有董无心论难之语,往往又称《董缠子》,盖附见于《董子》书中,非有专书。清人马

  • 周易是正

    不分卷。清罗烈撰。罗烈字芰孙,益阳人。此书沿用其伯祖罗敦仁《尚书是正》之体例,对周易有关问题进行辨正。第一为正卦序,目的是为解释卦义提供一可信的方法。第二为正参伍错综,使人们知道正卦序卦的出处。其根据

  • 反约篇

    六十五种,一百八十一卷。清李光廷(详见《榕园丛书》)辑。书后有李光廷跋语:“年老善忘,特选是编,以销永日,可以息神,可以定志。倘集赀刊之,嘉惠士林,斯不特一人之娱也。汉张苍年老,无齿,以乳为养,说者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