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汉学

易汉学

八卷。清惠栋撰。此书为追考汉儒易学而作。其中述孟喜易二卷,上卷述卦气之理,后列逸象。虞翻易一卷。京君明易二卷(干宝易附见),有八卦六位、八卦宫次、世应、飞伏、五行、占验。郑玄易一卷,述爻辰说。荀爽易一卷,论升降、九家易逸象。最后是惠栋自己阐发易学之理,辨证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学,排宋图学而独尊汉学。他以虞翻次于孟喜,是由于虞翻别传自称五世传孟氏之易;以郑玄次于京房,是由于《后汉书》称郑玄通京房易;荀爽易别为一卷,是以其为费氏易之流。汉儒之学,不一定尽合《周易》本旨。但当时离古未远,必有所传受。惠栋采辑遗闻,钩稽考证,使学者能够略见汉儒之门径,对易学亦不为无功。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续编》、《经训堂丛书》。又有《昭代丛书》壬集本,道光中世楷堂刻;坊刻本,清来堂刊本。

猜你喜欢

  • 读书料

    一卷。不著撰人。此书首尾残缺,好像是类书,但所援引记载的材料,编次上没有规律,内容似一些零散的读书材料,故此书命名为《读书料》。本书所辑的佚书,经类有《五经通义》、《易乾系度》;史类有《东观汉记》、《

  • 金乡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沈渊修,孙中翘、李铣等纂。沈渊,山阴人,岁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金乡县知县。考金乡县志创修于明。康熙十二年(1673)邑令付廷俊再修。沈渊任县令后,以邑志又已四十余年未修,因

  • 三传异同考

    一卷。清林昌彝(详见《左传杜注勘讹》)撰。昌彝字惠常,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治《三礼》,兼治《春秋》三传。该书对《春秋》三传文辞互异之处进行条举,又博考众说,参以己见,断其是非。作者用力较勤,持论也比

  • 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各九卷。清张志聪(1610-1684)撰。《素问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师从张子卿学医,继集同学高士宗

  • 西迁注

    一卷。明张鸣凤撰。鸣凤字羽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桂林府通判。该书是其贬谪利州时,自京赴四川谪居地以及由谪居地回京途中所作,主要记载沿途所见之名胜古迹,于碑

  • 青浦续诗传

    八卷。清何其超辑。何其超,字藏翁,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青浦诗人辈出,乾隆间有王兰泉《湖海文传》与《湖海诗传》选集。于是,既存其诗,又传其人。百余年来海内学者奉为珍籍。何其超至同

  • 说文谐声类编

    五卷。即《形声类编》。

  • 巾石遗编

    一卷。明吕怀(约1545前后在世)撰。吕怀生平详见《周易卦变图传》(辞目)。据《千顷堂书目》载《巾石类稿》本三十卷。而是集仅一卷。不知何人所编。集中所收皆掇拾残剩之余稿,寥寥数篇,不成卷帙。盖其原本久

  • 各省水道考

    六卷。清汪日撰。汪日,字沧亭,江西乐平人,乾隆三十年进士。四十六秋讲学于羊城粤华书院,暇时则纂辑此书。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印。共六卷。兹篇考订各地水道源流,共计十八省,依次为奉天、直隶、江南、江

  • 五经总类

    四十卷。明张云鸾(生卒年不详)撰。张云鸾字羽臣,号泰岩,无锡人。此本采五经及《周礼》、《孝经》之语,分门排次。共分为七十二类,分上下二集。自跋谓大要不外经济、学术两端。上集为经济,下集为学术。观其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