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四同

易学四同

八卷。别录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以“四同”为名,大概是因为朱熹《本义》首列九图,说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而季本很不赞同朱说,故以“四同”标目,含针锋相对之意。季书大旨在于发明杨简之易,宗主心学,所以不免堕于虚渺。又承欧阳修之说,认为《系辞》是讲师所传,并非孔子所作,因而肆意割裂经文。如《系辞上传》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季说前五十六字重出,后三十五字应并于第十二章。又如《下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季分之为二章,又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惭”为第三章。凡此等等,大都依据吴澄所定之本而加改窜。吴澄治《易》说多可取,虽乱改经文,总体上可算是瑕瑜并存,功过两当。而季本说理不及吴澄,却效法他乱改经文,这又在吴澄之下了。他的《别录》包括《图文余辨》二卷和《蓍法别传》二卷。前者分内外篇,内篇辨朱子九图之误,论证后天图非文王所作,这是对的。至于说先天圆图也有可疑,则仍拘限图中,不敢断然确定。外篇杂论术数之数,涉及《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甚至对梅花数也有辨诘,稍嫌泛滥。《蓍法别传》也分内、外篇,据自序云:“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于易词之中,物类增分于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于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浙江采集遗书总录》载《易学四同》八卷刊本,又《图文余辨》二卷,《蓍法别传》二卷,皆刊本,“以上二种总名《易学四同别录》,与前书统为一编”。该本为原刊全帙,与季本《自序》所云相合。今北京大学藏有明嘉靖四十年刻本《易学四同》八卷,也是原刊本,不过《别录》已佚。《明志》、《经义考》载《别录》各一卷,当误。

猜你喜欢

  • 公羊礼说

    一卷。清凌曙撰。该书对《公羊传》中的一些典礼进行了解说,大体上本于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对一些他认为不当的说法进行了驳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都凌氏蜚云阁刊本(收入《凌氏

  • 淮南水利考

    二卷。明胡应恩撰。胡应恩,字西畹,沐阳人,嘉靖时岁贡生,官合浦县知县。胡应恩为南津侍郎之长孙,累世居山阳,于地方水利知之甚详,因著是书。《淮南水利考》清天尺楼钞本。共二卷,此书所记,始于夏禹,而终于明

  • 大兴徐氏三种

    八卷。清徐松(1781-1844)撰。徐松字星伯,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嘉庆十年进士,官至榆林知府。任湖南学政时,因事被谪戍伊犁,遂遍游天山南北。徐松本长于地理,于游历新疆各地时,携带指南针及笔记,亲

  • 唐御览诗

    一卷。又名《唐歌诗》、《选进集》、《元和御览》,或《御览诗》。唐令狐楚(766-837)编。令狐楚字谷士,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后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

  • 搜神后记

    十卷。旧本题晋陶潜撰。《搜神后记》是继《搜神记》后的志怪小说集。内容记鬼神灵异、精怪奇闻、仙窟异境的传说,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浓重的民间色彩,著名的故事有《白水素女》、《袁相根硕》、《丁令威》

  • 周易平说

    二卷。清郭程先撰。郭程先字雪斋,河南辉县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历主河间瀛洲书院、涉县清漳书院、山左清阳书院、平山天柱书院讲席。此书为义理派易学著作。以讲授义理为主,从不对经文进行逐章逐句注释。

  • 别本干禄字书

    二卷。唐颜元孙撰。是本乃顺治进士柏乡魏裔介所刊。《四库提要》列入《存目》,称为“别本”。它与湖本、蜀本不同:一是卷端加以考证,或题为“炎武按”,当是顾炎武之语;或不标姓名,不知出于谁手,可能就是魏氏所

  • 春秋公羊传笺

    十一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王闿运是清末著名学者、今文经学家,著作很多,有《周易说》、《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诗经补笺》、《礼经笺》、《周官笺》、《礼记笺》、《春秋例表》、《春秋公羊

  • 话雨楼法书

    八卷。清代成亲王永瑆书,卓秉恬(1782-1855)辑刻。卓秉恬,字静远,一字海帆,四川华阳(今成都)人。嘉庆六年举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卓氏工书,且善诗词,谥文端。该法书为卓氏汇诸家之藏帖辑成。此帖

  • 七峰遗编

    二卷六十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作者为七峰樵道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书成于清初。章回体小说,叙清初顺治元年四月至九月间,清兵南下攻破常熟福山,严栻等人举兵抗清,南明军队节节败退,以至后来清兵入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