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卷。张寿镛撰。张寿镛字伯颂,他针对《诗经》中所反映的政治上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而为每首诗编写了时事。文章的体例有六条:遵《序》(即遵从毛诗的大、小《序》)、宗毛(即毛诗最为可信)、依《谱》(即依照
六卷。《附稿》二卷。清濮文暹(1830-1909)撰。濮文暹字青士。江苏溧水人。咸丰庚申进士。官河南开封府知府。著有《提牢琐记》等。所著《现在庵杂作存稿》,多碑版、志传、序记之文。文暹称“所存皆杂家言
三十卷。五代王溥(详见《唐会要》)撰。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做过秘书郎,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故详于五代见闻。在本书中,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
二十卷,元陈大震纂。成书于大德八年(1304),已散佚。《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五七“广·广州府”门中,保存有《大德南海志》的部分内容,涉及元代广州赋税、土产以及舶货等资料,尤其是舶货后所附“诸蕃国”名
见《达生编》。
二十卷。附《谈薮》二卷。清靳荣藩撰。靳荣藩,字介人,山西黎城(今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无考。《吴诗集览》是靳荣藩为吴伟业诗作选编的注释本。吴伟业,字骏公,晚自号梅村。崇祯举人。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授
四十六卷。明陶珽(生卒年不详)撰。陶珽,姚安(今属云南)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陶珽鉴于陶宗仪《说郛》所收之书止于元代,遂杂钞明人说部五百二十七种以续之,但其中仍有宋、元人之著作,如卷二宋苏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
一卷。明丰坊(详见《古易世学》条)撰。该书认为孔子授《易》给商瞿,将《文言》诸传中凡“何谓也”都当作商瞿问辞,“子曰”以下皆为商瞿所录夫子答辞。又把周公爻辞叫做“易系”。至于筮法,他认为彖专为卜,系专
一卷。宋陈与义(1090-1138)撰。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出身,任太学博士,累迁兵部员外郎,官至参知政事。才智超群,儿时就能作文,尤长于诗,尝赋墨梅。著有《简斋集》(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