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昌平州志

昌平州志

十八卷。清吴履福修,缪荃孙、刘治平等纂。吴履福字州牧,光绪五年(1879)任知州。缪荃孙详见《顺天府志》。刘治平,邑绅,曾任福建监察御史。该志自康熙年间续修又已有二百余年未修了,光绪初年,合肥伯相重修《畿辅通志》,昌平知州吴履福访求得康熙旧志,以州绅刘治平任其事,贡生刘万源属其稿,更延缪荃孙发凡起例,开局纂修,历七载。遂成书。初稿本十八卷,二十二目,分为:皇德、图书、土地、山川、大事表、职官表、选举表、道里、风土、祠庙、伽蓝、冢墓、会计、学校、衙署、营卫、物产、烈士、列女、艺文、丽藻、叙录。该志书体例谨严,文词朴实。其有六大优点,一是表的设置,一目了然,如:大事表合大事,兵事,灾祥为一表,选举表一表,分列代、人、官三格,均简明易览,省去不少篇幅;二是除流寓传外,皆不分类,一概以时代排列次序;三是序录首论方志沿革及功用,次述本书体例,十分明晰;四是史志论赞,并废除;五是艺文录,首列记录昌平事之书,次记昌平人著述,仿朱彝尊《经义考》体例,附以序释,并广为搜集;六是淹博钜制。然志书首编圣谕、录及诗赋,难免落俗。该志尚有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和民国二十八年(1939)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普济方

    四百二十六卷。明朱(生卒年不详)撰。朱橚,即周定王,明皇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此书为朱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编辑的。此外还有《救荒本草》。本书刊于永乐四年(1406)(一说成书于十四世纪末)。朱氏喜研方药,

  • 直语补证

    一卷。清梁同书撰。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年又号新吾长翁。浙江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善书法,能诗。所著多散佚,唯《直语补证》

  • 元和姓纂

    十八卷。唐林宝(生卒年不详)撰。林宝济南人,曾做过朝议郎、太常博士、国子博士。两《唐书》无传,生平亦不详。《艺文志》和一些古籍都称《元和姓纂》为林宝所撰。唯《唐会要》称王涯所撰,可能是因王涯曾为此书作

  • 春秋一得

    一卷。清阎循观(详见《尚书读记》)撰。此书重在阐发孔子笔削《春秋》之意,对胡安国的某些说法有所驳正,持论尚称平允明白;但全书仅八十八条,大约系未完成之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树滋堂精刊本。《西涧草

  • 震泽长语

    一卷。明王鏊(1450-1524)撰。王鏊,字济之,明吴(今江苏苏州市)人。成化间乡试、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正德初,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时太监刘瑾专权跋扈,王鏊乃求去归里,卒谥文恪。

  • 书史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详见《画史》。《书史》辑录前人书法真迹,皆以作者米氏之“平生目历”为据,始于西晋,迄于五代,凡此间书法名迹及印章跋尾,纸绢褙裱等,俱详记细载。辨叙其流传之渊源,考证其真伪,是后

  • 台湾野记

    即《台湾外纪》。

  • 裴启语林

    见《语林》。

  • 史折

    三卷,续一卷,清贺裳撰。贺裳字黄公,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人。康熙初年国子监诸生,有《红牙词》,措词极工。《史折》选取明人评史诸书,又有未当者,折衷其是,故名《史折》。所选书籍共十一本,有《史怀》、《

  • 刘炫规杜持平

    六卷。清邵瑛撰。瑛字桐南,号姚圃,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乾隆甲辰(1784)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改内阁中书。辑有刘炫《春秋规过》六卷。晋代学者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与服虔注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