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宁县志

新宁县志

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张葆连修,刘坤一等纂。张葆连,汾阳人,曾任新宁县知县。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咸丰五年(1855)率团练从清军镇压太平军。后从族侄刘长佑编入湘军,转战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十一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1862)迁广西布政使。二年围攻黄鼎凤起义军。十一年署两江总督。光绪元年(1875)擢两广总督。二年迁两江总督。六年俄国以交还伊犁借端要挟,奉诏筹办防务。九年法国侵略越南,疏请派兵出关驻扎谅山等地,与越南共同抗法,并建议联合黑旗军。十七年奉命帮办海军事务。二十年日本犯辽东,金州、旅顺悉陷落,北洋海陆军皆失利,奉命为钦差大臣驻山海关,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次年在辽河战役中全军溃败。二十五年慈禧太后立溥为大阿哥,阴谋废黜光绪帝,上疏抗争。二十六年加太子少保。义和团运动暴发,力主镇压,并与张之洞倡“东南互保”。次年又与张联上三疏请变法,以兴学为首务。著有:《刘坤-遗集》。道光三年(1823)知县张德尊补其前任所修县志成书三十二卷。然其芜杂遗漏,文献颇不足述。张葆连任县令后,延刘坤一为总纂。采张志之可录者,另增补其所无,纂成此书。《新宁县志》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为二十六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凡例、星度等。正文分二十一目。卷一,舆地、形胜。卷二,沿革表。卷三,疆里表。卷四,职官表。卷五至卷八,人物表。卷九至卷十,列女表。卷十一,山水志。卷十二,赋役志。卷十三,水利志。卷十四,典礼志。卷十五,学校志。卷十六,兵事志。卷十七,营造志。卷十八,祥异志。卷十九,风俗志。卷二十,物产志。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艺文志。卷二十五,名宦传。卷二十六,人物传、列女传。此志所绘疆域、关隘等图颇为精审。形胜志中不仅叙述境内扼塞险要之处,且详举历代用兵之胜负以证之,实为佳志。

八卷,清复成修,周绍銮纂。复成,曾任新宁县知县。周绍銮,举人。新宁县志创修于雍正县令窦容邃,增修于县令周金绅,再续于县令黄位斗。兹编则为续黄志而作。《新宁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全书共八卷。此志分门别类,亦如他志。惟卷三风俗丧礼不用僧道,炷香绕柩,默诵卦名,自乾元以至利见大人,或诵大学一过,既非宗教,亦乖礼经,载之志乘,诚为创见。卷六人物,割股别列一门,男女至二十八人之多,每人之事实皆详细叙述,实可见当时民风之一斑。卷八艺文,有兰州知府龚景瀚《坚壁清野议》,他志虽也有提及,但只知有此议、有此名氏而已,兹志乃叙其缘起,谓嘉庆三年(1798)甘肃兰州府知府入川,久历行间,谙悉形势,著坚壁清野议,未被采纳,有识者惜之。其叙述十分详细,可供后人参考。

①四卷,清王暠修,李郁、陈份纂。李郁,邑举人。陈份,顺德举人。邑志创始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县令陈元珂,后四次续修。雍正八年(1730)诏修直省通志,檄行郡县,续康熙二十二年(1683)后史事,厘旧增新,历五月书成。《新宁县志》乾隆三年(1738)刻,嘉庆九年(1804)补刻本。此志纠前志失实处尚多,核田赋与现行会计册数目,改建置经政位置所失,理山川杂掇,删人物传冗蔓及俗语等。因此志前之旧志今皆无存,故考新宁以此志为基础。② 二十六卷首一卷。清何福海、郑守昌修,林国赓、黄荣熙纂。何福海,郴州人,廪监,光绪十五年(1889)任知县。林国赓,广东番禺人,进士。自乾隆三年(1738)王暠修《新宁县志》后,嘉庆八年(1803)举人李鹏飞续补二册,体例未善,事例仍多可采。道光十九年(1829)县令张深复修。此后五十多年间,灾祥、人事变动、赋役、人口增减,名宦乡贤,忠义孝节;况且同治间,土客义和,田土互换,设立赤溪厅,划地分疆,更改营制均未纂辑。光绪十七年(1891),县令何福海恐史事年久失考,开局选贤,纂修县志,聘郑守昌、黄荣熙编辑,林国赓润色。历一年书成。《新宁县志》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全书共二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图说,卷二沿革表,卷三至卷四职官表,卷五至卷六选举表(仕宦、封荫附),卷七至卷八舆地略,卷九至卷十建置略,卷十一至卷十二经政略,卷十三至卷十四事纪略,卷十五艺文略,卷十六古迹略,卷十七金石略,卷十八至卷二十五列传,卷二十六杂录,卷末附捐册一卷,共十三门。此志基本保留前志体例,只续补职官、选举。艺文略则列书目,附提要说明,颇明简。有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纪事约言

    二卷,清夏勤墉撰。夏勤墉,字阳孟,江阴(今属江苏)人,县学生员。《纪事约言》一书是其取袁枢、陈邦瞻的《纪事本末》,自春秋后迄宋代,按其年代顺序将历史事件逐条编排而成,其中也有他的一些论断。此书将治河与

  • 杨辉算法

    宋杨辉(详见《详解九章算术》)撰。《杨辉算法》为杨辉后期三部算书的总称,其包括《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二卷(1275),《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对这三部书的编著

  • 汝帖

    十二卷。宋王寀(生卒年不详)辑。王案,字辅道,敷阳(今江西德安)人。此帖成于宋大观三年(1110),卷前有《目录》一卷,卷后有作者自跋。其正文共十二卷,第一卷收夏、商、周三代金石文字;第二卷为秦、汉以

  •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十七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先生。元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领乡荐,试礼部不中,于是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入元家居,并以讲学著述为业。其学宗朱熹,而且

  • 金石萃编

    一百六十卷。清王昶编撰。王昶(1725-1806),字德辅,号述庵,又号兰家,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颇多。曾参加纂修《大清一统志》、

  • 言鲭

    二卷。清吕种玉(生卒年不详)撰。种玉字蓝衍,长洲(江苏苏州市)人。本书乃种玉订正字义,考事真伪之文。内容多沿袭宋人学说,且多为常见之类。如证墓志,称有爵者称公,无爵者称启,不如《隶释》有后汉故民吴公碑

  • 容城耆旧集

    四卷。清龚耕庐撰。龚耕庐,河北容城人。生卒及事迹不详。书中所辑容城耆旧诗,盖自容城五子诗始。所谓五子者,盖在清嘉道之间,即芷裳潘公、南村郭公、先伯祖木民公、蔡公、黄楼王公。但至搜获时,率残阙不全。则又

  • 竟山乐录

    四卷。清毛奇龄(见《乐本解说》)撰。是书依据明代朱权《唐乐笛色谱》,以四、乙、上、尺、工、凡、六七个字循环而成七调。如果四为领调,那么乙就是变宫,上为商、尺为角,工为徵,凡为变徵,六为羽。高四为宫清,

  • 韩诗外传旁注评林

    十卷。明代黄从诫撰。黄从诫,萧山人。生平、事迹未详。《韩诗外传》原是汉孝文帝时代韩婴撰著,据《汉书·艺文志》,共有六卷,但《隋志》以后,各家著录都将外传分为十卷。本书沿袭十卷分法。每页分上下两格,下格

  • 光绪宫中现行则例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无刻书年月。据书中内容,可推知为光绪初年所编。是书第一卷为训谕,自康熙十八年(1679)至光绪五年(1879),凡有关宫中事务的谕旨多录其中,而以关于宫中妃嫔、太监事为多。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