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则

文则

二卷。宋陈骙(1128-1203)撰。陈骙生平详见《南宋馆阁录》辞目。据《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称:“文章句法,推本六经,兹其权舆也。”刘知几《史通》特出《摸拟》一篇,于貌同心异、貌异心同辨析特精,是又不以句法求六经。陈骙此书卷首有南宋乾道六年(1170)自序。分上、下二卷,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目,共六十二则。书中力主“发于自然”,“以意为主”,“辞有缓有急,有轻有重,皆生乎意”,对“搜摘古语,撰叙公事”则予以反对。要“理周”与“文简”统一,并“以蓄意为工”。但要“言简而不疏,旨深而不晦”。文要“上下相接,若继踵然”和“数人行事”。对章法曰,“载事之文,有上下同日之法”,“载言之文,又有答问”。所论章法修辞是本书较有价值的。认为“文有助辞,犹礼之有傧,乐之有相也。礼无傧不行,乐无相不偕,文无助则不顺”。指出“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和“诗人之用助辞,辞必多用韵”效果不一。还论及了“重复”、“对偶”、“倒语”、“病辞”、“疑辞”、“比喻”等。其尤重“比喻”,称“易之有家,以层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要“博采经传”,列举了“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本书自明、清以来有多种刊本流传,后《丛书集成初编》亦曾据《宝颜堂秘笈》本收入。有明南临刊本、《唐宋丛书》本、《秘笈》本、《格致丛书》本、《台州丛书》本、《文学津梁》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则》校点本,与《文章经义》合刊为一。

猜你喜欢

  • 太清楼帖摹本

    十卷。明陈钜昌(生卒年不详)重刻。陈钜昌,生平不详,可见《红绶轩帖》。据董其昌之题语,可知《太清楼帖》为宋徽宗大观年间,龙大渊等人检内府所藏晋唐墨迹,重加摹刻而成,其金石之工,较于淳化刻帖为胜,但传世

  • 金华诗粹

    十二卷。明阮元声编。阮元声,字号籍里与生平始末不详。著有《南诏野史》。是书辑自梁迄明婺人所作诗二百五十四家。自乐府迄六言,皆以体分,每篇后间附评语。搜辑颇富,略远评近为其特点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 乌台诗案

    一卷。旧题宋朋九万编。是书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三卷,胡仔《渔隐丛话》所录亦三卷有奇。《四库提要》考此一卷本当为后人“摭拾仔之所录,稍传益之,追题朋九万名”,而非陈振孙所云朋九万本书。元丰二年

  • 书疑

    九卷。宋王柏(1197~1274)撰。柏字会之,自号长啸,后改鲁斋,谥文宪。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平生不仕,以教授、著述终其身。从学者甚众,曾受聘在丽泽、上蔡两书院为师。死后追赠承

  • 教民恒言

    一卷。清代魏裔介(见《孝经注义)撰。此书把清皇帝的《圣谕十六条》用较为浅近易懂的文字,加以诠释、解说,规劝人们忠孝节义,用以维护封建统治。有《魏贞庵遗书》本。

  • 松源集

    清孙之騄(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孙之騄字子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教谕。性耿介,博学好古,尤专于经。著有《松源集》。此集共五种。刻于雍正七年(1729)至雍正

  • 河间六书

    二十七卷。金刘完素(详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撰,明吴勉学等编校。又名《刘河间医学六书》。吴勉学字肖愚,歙县(今属安徽省)人,辑有《痘疡大全八种》等书。此书初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为吴氏辑金元

  • 经义辨讹

    一卷,《辨疑标目》一卷。清周世樟(详见《五经类编》)撰。此书辨析经义讹误,阐述作者的治经之论。但是所举“承讹”诸条,大都是普通作文的常见病。其中间或也有一些新颖见解,如《史记·吴世家》所载“泰伯卒,无

  • 畜德录

    一卷。明陈沂(1469-1538)撰。陈沂字宗鲁,号石亭,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文学家。正德进士,由庶吉士历编修、侍讲。出为江西参政,移山东参政,与顾璘、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初好苏诗,自号小坡。工画

  • 碧山乐府

    五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7)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九思酷好音律,曾倾资购乐工,学琵琶,得其神解。与李梦阳、何景明等齐名,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