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敬斋古今黈

敬斋古今黈

八卷。金末元初李冶(1192-1279)撰。李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详见《测圆海镜》。此书原分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汉书·东方朔传》有“黈纩充耳,所以塞聪”之语,颜师古注曰:“示不外听”。李冶专精覃思,穿穴古今,以成是书,特取“不外听”之意,以定书名。是书专为考订经、史、子、集而作,遇有疑义,一一详辨,以考证佐其议论,词锋骏利,博辨不穷。其说经,自汉唐以来诸儒传疏,以至两宋程、朱绪论,皆折衷会通,无所偏主。其论史及论子书,于司马迁、班固、范晔、司马彪、令狐德棻、欧阳修等史学家记录之非,杨倞、李轨、宋咸、成元英、王砅等注释之误,无不剖别纠正。其评诗文,于训诂之异同、体制之正变,抉摘亦极为精审。书中说毛诗》草虫阜螽一条云:“师说相承,五经大抵如此,学者只可以意求之,胶者不卓,不胶则卓矣。”是其著书之大旨。所考,可取之处颇多,如,辨《史记》微子面缚,左牵羊,右把茅,乃其从者牵之把之,司马迁所记不谬,孔颖达书《正义》所驳为非;辨郑语收经入行姟极,谓经即京,姟即垓,韦昭不当注经为常;辨《论语》五十以学易,谓《论语》为未学易时语,《史记》所载,则作十翼后语,不必改五十字作卒;辨《孟子》龙断,即《列子》所谓冀之南、汉之北无陇断焉;辨《史记》自叙,瓯、骆相攻,谓当为闽、越相攻;辨张耒书邹阳传后,谓韩安国实两见长公主,《汉书》不误,而张耒误;辨《汉书》卫青传三千一十七级,谓级字蒙上斩字,颜师古误蒙上捕字,遂以活捉俘虏为级;辨《魏志》穿方负土,谓即《算经》之立方定率;辨《吴志》孙权告天文,谓不当呼上帝为尔;辨《资治通鉴》握槊不辍,谓胡三省误以长行局为长矛;辨古者私家及官衙皆可称朝,引《后汉书》刘宠、成瑨及《左传》伯有事为证;辨佝偻文人承蜩所以供食,引《内则》郑元注、《荀子》杨倞注为证;辨《吴都赋》子长啸当是常笑,引《山海经》为证,等等,皆具有根据。所引《战国策》蔡圣侯因是已君王之事,“因是已”二已字,今本并作以,证以李善注阮籍《咏怀诗》所引,实作已字。足以考订古今本同异。又如,《大学》絜矩,今本章句作絜度,李冶所见本则作絜围束;苏轼《赤壁赋》,今本作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李冶所见本则作共食,而驳一本作共乐之非,等等,足以广闻见。书中又谓蚩尤之名,取义于蚩蚩之尤;谓《内则》一篇卑鄙烦猥,大类世所传食纂;谓《中庸》素隐行怪乃素餐之素;谓孟子兄戴盖为一句,禄万钟为一句,戴盖即乘轩之义。《四库全书总目》谓这几处议论“不免于好为僻论,横生别解。”其实,作为一家之言,不必苛责。书中亦有偶尔失考处,如,淳化阁帖汉章帝书千字文,米芾书史、黄伯思法帖刊误,秦观淮海集俱以为伪帖,而李冶据以驳千字文非周兴嗣作;《太平广记》载徐浦盐官李伯禽戏侮庙神,其事在贞元中,具有年月,而李冶即以为李白之子李伯禽,疏于考证。综观全书,不失为考据精审之作,在宋元笔记小说中,其典核可比孙弈、王观国,博赡可比洪迈、王应麟,有元一代未有能超过者,足资治经、史、文化者参考。原本四十卷,后散佚,见于《永乐大典》者不及十分之四五。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抄出,重新编为八卷。清人陆心源又辑有《敬斋古今黈拾遗》,可资参考。今传本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海山仙馆丛书》、《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藕香零拾》本作《敬斋古今黈》十二卷、《逸文》二卷、《附录》一卷。

猜你喜欢

  • 少室六门集

    一卷。元魏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一说528)撰。达摩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自印度海路来广州,从广州至北行于魏沿途传教弘法。据

  • 字汇数求声

    十二卷。清梅膺祚、虞德升合撰。梅膺祚撰《字汇》,著称于世,生平见“字汇”。虞德升字闻子,尚撰《谐声品字笺》。是编取《字汇》之字,分别以同音字注其字音。依十二支之序分十二卷。编次以笔画多寡为序。其字分见

  • 晚翠轩集

    一卷。清林旭(1875-1898)撰。林旭,字暾谷,号晚翠,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举人出身。少孤,从塾师学律赋,出语惊人。年十九乡试第一,试卷传诵一时。入都后名士争相交往,试礼部不中,发愤于诗词,取

  • 尚书正义

    二十卷。唐孔颖达(详见《周易正义》)等奉敕撰。《尚书正义》又称《尚书注疏》。《尚书》系上古典章文献之汇编,原只称《书》,战国后儒家尊称之为《书经》,西汉之后始用今名,以其为上古之书,故称(“尚”通“上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宝窟

    十五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胜鬘师子吼一乘方便方广经宝窟》一书,作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初以五门略明玄义,即一释名题,二叙缘起,三辨宗旨,四明教不同,五论经分

  • 四书抄

    十八卷。清秘丕笈撰。丕笈字仲负,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此书汇辑《四书或问》、《四书大全》、《四书蒙引》、《四书存疑》等书中的材料为一编,因为

  • 本朝王公封号

    一卷。奕赓撰。奕赓,见《谥法续考》条。是书专记有清一代宗室外藩、异姓王公贝勒封号以及侯伯嘉名。从开国至道光,上溯肇、兴、景、显四祖,然后追尊泽、庆、昌、福四王号,再记世、高、仁、宣四宗和继统以前曾封和

  • 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

    三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他在写了《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后,想改注《春秋公羊传》。他认为,清代学者刘逢禄《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所言多为小节,而且间或引据其他二传以乱何休之义。因此他综括何休《

  • 读史管见

    三十卷。宋胡寅(1098-1156)撰。胡寅,字明仲,号致堂,南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学者称致堂先生,安国弟之子,过继安国为养子,宣和时中进士,历任校书郎、司门员外郎等。金人南侵时,上书高宗,力主

  • 澹宜书屋诗草

    二卷。清高凤楼撰。高凤楼,生卒年不详,字五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高崇文之次女,高凤阁之妹。翰林院侍读学士胡敬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前有黄履所作序言,书后有其兄的儿子高学沅所写跋语。刊于道光二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