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

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

一卷。清王国维编著。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早年研究哲学、文学,曾在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任教习。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1913年起从事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的研究,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的考释。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投水自尽。本书原书题睢宁姬佛陀类次,实际上编次考释均出自王国维之手。书为线装,二册。第一册为甲骨拓本图版,著录甲骨六百五十五片;第二册为考释。书中所录甲骨,大多为卜骨,卜甲较少。原为刘鹗旧藏。刘死后,1916年英籍犹太人哈同的妻子罗迦陵于上海购得其所藏甲骨千片。其中见于《铁云藏龟》者十之一二,未见者十之八九。王国维从中选出六百五十五片发表。王国维的考释,多有创见。该书材料丰富,内容重要,其中有几条卜辞构成了王氏所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主要论著。他以甲骨卜辞考订了古文献的史料价值。如关于报乙、报丙、报丁的次序,中宗祖乙即祖乙滕等。又如,谓殷人祭其先公先王,皆以其名之日祭,亦以其名之日卜。在考释文字方面,释上甲(第三页),释“王受又”为“王受祐”(第三页),释“凤”而为“”之借字(第六十页)等等。此书为甲骨文著录考释之始,以后出版的各种著录亦多附有考释,有民国六年(1917)《艺术丛编》第三集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四川通志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

  • 胜朝遗事

    二编四十九种十四卷。清吴弥光编辑。吴弥光,南海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未详。该书所录之史实起自洪武年间,终至崇祯时期,而不录南明宏光、隆武及永历诸朝史事,对于明朝的重要史事,如靖难与挺击、红丸、移宫三大

  • 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

    二卷。元陈恬撰。陈恬,字晏如,上虞人。常与杨翮、刘仁本友善,工诗文,元末不仕,平生亦无多著述,惟深究本乡湖田之利。因成是书。《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影钞明刊本,共二卷。其卷首冠图四幅,曰夏盖湖图,曰上妃

  • 春秋折衷论

    一卷。唐陈岳撰,清马国翰辑。陈岳,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屡试不第,唐昭宗光化中(898-900)才被辟为江西从事。作《春秋折衷论》,司空图称其赡博精致。该书《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十卷,《崇文总

  • 佛金山馆秦汉碑记

    一卷。清牟房撰。牟房,字农星,一字醒农,山东栖霞人。历任长清县教谕,浙江安吉、会稽(今绍兴)二县知县。著有《第七十三福地诗文稿》。书中著录秦汉碑跋24篇。所录虽少,但有些考释有新的见解,都能做到以碑证

  • 礼义答问

    一卷。南朝齐王俭(详见《丧服古今集记》)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据《南齐书》、《礼志》、《舆服志》所载辑,盖在制定新礼之前王俭议礼之作。本《传》谓王俭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匹者。既非与人

  • 熙朝雅颂集

    一百三十四卷。清铁保(1752-1824)等纂辑。铁保,字治亭,一字梅庵,先世姓觉罗氏,改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工书法。集满人诗文,编《白山诗介》。著有《惟清斋集》。

  • 新安县志

    十三卷。清靳文谟修,邓文蔚纂。靳谟,直隶大名府开州(今河北大名县)人,二十七年(1668)进士。旧志始于明万历间县令丘体乾,至康熙十一年(1672)四度续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县令靳文谟奉诏纂

  • 经史慧解

    六卷。清蔡含生(生卒年仕履不详)撰。蔡含生字天度,萧山(今浙江省萧山县)人。他与毛奇龄出生同一邑里。《经史慧解》是蔡含生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记述经史中著名的事迹人物,每个人物各论著一篇,共二百二十一篇

  • 金石萃编补目

    三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约1792-1861),字仲良,湖南长沙人。道光元年(1821)恩科举人,黔阳县教谕。著有《古志石华》等书。书名补目,盖为清吴荣光主编《筠清馆金石记》之草目,辑而成书。以王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