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慈湖诗传

慈湖诗传

二十卷。杨简(1140-1225)撰。杨简字敬仲,学者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乐平县令、国子博士等职。杨简为官廉洁清正,薄奉自持。“吾岂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为他的口头禅。由此,得到民众的爱戴。“民爱之如父母,多画像事之”(《宋史·杨简传》)。在学术上,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著作除《慈湖诗传》外,有《慈湖易传》、《五诰解》、《先圣大训》、《慈湖遗书》十八卷,续集二卷。《慈湖诗传》是南宋疑序派的代表作之一,原书失传,现本是《四库全书》的编者根据《永乐大典》裒辑而成(缺《公刘》以下十六篇),仍为二十卷,编者又从《慈湖遗书》中补录《自序》一篇,《总论》四条,从楼钥《玫丑集》中选出《楼钥与简论诗解书》一篇,均附于卷首,作为该书的序论。全书按篇诠释,先列正文,后按诗旨、意意、训诂与音韵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证,时用“简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南宋疑《序》的学派中,杨简的勇气不亚于郑樵和王质,他提出解释《诗经》要本孔子无邪之本旨,认为子夏是“小人儒”不可能作《诗序》,“小序”为卫宏所作,不可信从。推而广之,《左传》、《尔雅》、《经典释文》等多有失误,不可为据。(见《楼钥与简论诗解书》)这种“放言自恣,无所畏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疑古思潮对冲破传统经学的禁锢,重新解释《诗经》起了促进作用。由此提出的许多不乏真知灼见的新说,受到了后代研究者的重视。从文学角度解释《诗经》乃是该书的另一特色。他强调《诗经》的“感发”作用,对后人很有影响。以往的注家,往往偏重于文字训诂,而对章法结构较少阐发,该书注意到克服这种倾向,博采宏富,折衷同异则为该书的另一重要特色。过去的训释大多局限于《尔雅》《说文》等字书上,而该书广搜史传、辞赋、杂著等有关资料,旁征博引,曲畅其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誉为:“其订正训诂,则自齐、鲁、毛、韩以下,以至方言杂说,无不博引,可谓折衷同异,自成一家”。吴棫《诗补音》十卷是研究《诗经》音韵的重要著作,然而早已失传,幸得此书“所引尚存十之六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从而使该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应该指出,《慈湖诗传》引用王安石《诗经新义》(已亡佚)中许多观点和资料,但不标明,俨然是杨简自己的诗说,是为本书的不足之处。在解说上也有不少失误,不可尽信。如《郑风·出其东门》“聊乐我员”之“员”本为语助辞,杨简却解释为“员姓”。《小雅·采菽》“天子葵之”之“葵”本是“揆”的假借,著者却解为葵有向日之义。在音韵的训释上也有许多不准确之处,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告诫人们:“考古音者,固未可全以为准焉。”版本有长沙文氏宋刊本、四明丛书本第三集、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玉虹楼鉴真帖

    二十四卷。清孔继涑辑。孔继涑摹古书皆重石刻,而此多墨迹,间有石本但不常有者,如《黄庭经》、《兰庭序》、《宝晋斋法帖》等皆是。但苏轼《表忠观碑》乃王安石跋,《汝州谢表》、《与方竹逸画竹记》、黄山谷《洛阳

  • 御定内则衍义

    十六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亲定。是书冠以御制序文及恭进皇太后表。内容以《礼记·内则》篇为本,论述妇道,并援引经史诸书以佐证推阐之。分八纲三十二子目:一曰孝之道,分事舅姑、事父母;二曰敬

  • 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黄漳浦年谱

    一卷。清郑亦邹辑。亦邹字居仲,号白麓,福建海澄(今龙海)人。顺治十三年(1656年)举人,然淡于仕进,结庐白云山麓,为南屏文学社,结交学者,从事著述。著有《明季遂志录》、《明季辨误》等。此谱谱主为明末

  • 元诗体要

    十四卷。明宋绪编(生卒年均不详)辑。宋绪字公传,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成祖时,预修《永乐大典》。当时被征同邑五人有宋孟岳、赵肤迪、朱德茂、张廷,书成后,都授官职,只有宋绪独自辞归。著有《元诗体要》。此

  • 闻过斋集

    八卷。元吴海(?-1390)撰。海字朝宗。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当元季,遭逢兵乱,不求仕进。明洪武初,守臣欲荐入朝,力辞得免。后欲征入史局,亦不就。文章严正典雅,恪守理教。此集为其门人王偁所编。吴海

  • 如皋县续志

    十二卷。清范仕义修,吴铠纂。范仕义,字廉泉,云南保山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曾五任如皋知县。吴铠,字梅孙,仪征人,举人,如皋雉水书院院长。此志始纂于道光十六年(1836),次年书成。此志为嘉

  •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六卷 续七卷 再续三卷 三续六卷 清钱大昕撰。钱大昕,详见《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条。钱大昕精研经史,尤嗜金石。本书所著录金石文字,始于三代,迄于宋元,共两千余种,经跋尾者八百六十余篇。当时每得二百余篇

  •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宝宸堂集

    四卷。清张希良(约1700前后在世)撰。张希良,字石虹,湖北黄安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授翰林,历左右春坊赞善,纂修《三朝国史》、《一统志》、《明史》、《春秋讲义类函》等。累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