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怀清堂集

怀清堂集

二十卷。清汤右曾(1656-1722)撰。汤右曾,字西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诗人、书画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汤右曾诗才出众,与朱彝尊并为浙派首领。工画,长于山水,高超洒落。书法工行楷。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玄烨闻汤右曾工诗,令以其集进呈。遂以右曾所作《文光果》诗上达,蒙御制赐和。今刻冠斯集之首,以显其得皇帝恩崇之至。汤右曾著有《使黔集》、《怀清堂诗稿》、《怀清堂集》。该《怀清堂集》全书二十卷,均为古今体诗,每卷五十至一百余首不等,编年排次。书前有纳兰常安、黄叔林、潘思榘序,书后有吴超缪、陈履中跋。吴跋称其诗“笔健而思沉,材富而律细,上已入少陵之室,下可夺眉山之席。”是集有乾隆七年(1742)黄钟刻本,乾隆十一年汤学基刻本,《四库全书》等本。

猜你喜欢

  • 读书十六观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采古人成语,自吕献可以下共十六条,联缀成编,以为读书之法。此书命名之意,盖欲拟浮屠氏之十六观经也。书末有自跋,其中云:写前观毕,梦有老人自称断轮翁等等。可

  • 易原就正

    十二卷。清包仪(生卒年不详)撰。包仪字羽修,河北邢台人。拔贡生。其自序称,早年听说有《皇极经世》而没有途径得到此书。从顺治辛卯到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薄游麻城,才从王可南家得此书。到江宁后,寄

  • 周易集义

    八卷。清强汝谔撰。强汝谔字原,潥阳人。曾官震泽训导。此书宗尚程颐《易传》,以阐发义理为主。其说除引用明代来知德的错综说、清代王夫之的系辞释说之外,于汉儒易学中的互体、卦变、五行、飞伏、爻辰、纳甲、卦气

  • 平乐府志

    ①二十卷。清胡醇仁纂修。胡醇仁,字令远,号静斋,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监生,雍正二年(1724)任平乐府知府。旧平乐府志抄本仅三册,分三十一类,一册不足百张,前无序文,既断且烂,不可句读,不知其始

  • 眉山县志

    十五卷,清王铭新修,杨卫星、郭庆琳等纂。王铭新,曾知眉山县事。杨卫星,曾任眉山县修志局局长。郭庆琳,举人,眉山县视学。眉山县旧志于明末毁于兵燹,清初,历届县令勤事搜求,易稿数次,至嘉庆中始成定本。越十

  • 盛明杂剧

    明沈泰纂集。沈泰,字林宗,别署福次居主人,杭县(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盛明杂剧》于崇祯二年(1629)辑成,所收大都是明代嘉靖以后的作家作品。入选作者多为江浙籍人,或为活动于江浙一带者。此编分

  • 龙舟会

    一卷。明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与兄介之同举于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晚年筑土室于石船山,学者称为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

  • 开元文字音义

    ①一卷。唐玄宗撰,清汪黎庆辑。《唐书·艺文志》著录《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唐会要》云: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月二十七日,颁示公卿。张九龄《贺御制开元文字音义状》曰:圣制《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

  • 武林游记

    一卷。明高攀龙撰。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又字云从、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其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首领之一。后拒捕投水

  • 堪舆类纂人天共宝

    十二卷。明黄慎(生卒年不详)撰。黄慎,字仲修,海阳(今属山东省)人。撰有《堪舆类纂人天共宝》十二卷。此书刊于崇祯癸酉年(1633),书内分经、传、论、状、书、记、篇、说、诗、赋、歌、诀、问、答、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