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独集
十八卷。明李尧民(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李尧民字耕尧,山东济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著有《快独集》。此集为李尧民诗文别集,凡十八卷,诗六卷,文十二卷。前有李维桢序。快独,为其所居楼之名。故用之名其集。有人评其文称“其文中奏议一类,敷陈颇为剀切。其诗则秀润有余,而兴象不足,纯为七子之派。”四库已存目。
十八卷。明李尧民(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李尧民字耕尧,山东济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著有《快独集》。此集为李尧民诗文别集,凡十八卷,诗六卷,文十二卷。前有李维桢序。快独,为其所居楼之名。故用之名其集。有人评其文称“其文中奏议一类,敷陈颇为剀切。其诗则秀润有余,而兴象不足,纯为七子之派。”四库已存目。
一卷。清任大椿撰。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号芝田,一作子田,江苏兴化县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转郎中,迁陕西道监察御史,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精名物训诂。辑《小学钩
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补编》一卷。宋范纯仁(1027-1101)撰。范纯仁,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之子。天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皇祐元年(1049)进
十二卷。清萧光远撰。光远字吉堂,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其专取经文观玩,因将同句、同字、同旁、同音及不同字,分汇抄集,又以全易一千三百余字,据《说文解字》逐一比勘,编成易例易注若干卷。后分成《属辞》十二
十六卷。《本义》四卷。明张綖(约1528前后在世)撰。张綖,字世文。《千顷堂书目》作字世昌,疑传写误。高邮(今属江苏)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至光州知州。著有《南湖诗集》、《诗余图谱》等。是编
一卷。清奕赓撰。奕赓,宗室。有《佳梦轩丛著》十一种。是书即为其中一种,因为继王士祯《国朝谥法考》而写,故名“续考”。王士祯书,始于清代初年,止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分王公庶僚、前代君臣等二十八个
二卷。清朱曾武撰。曾武字圊,山东济南人。是书详论字义。有论单字者,如论“学”字、论“天”字之类;有论双字者,如论“君子”、论“鬼神”之类;有论四字者,如论“致知格物”、论“恻隐之心”之类。至于虚字,如
一卷。明释睿略(生卒年不详)撰。睿略,俗姓不详,字道权,号简庵,江苏苏州(今苏州市)人。因其以“松月”为扁名题其轩,故时人呼其为“松月”翁,因以此名集。是集一卷全为诗。集前有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一卷。元洪知常(生卒年不详)撰。洪知常,字明道,自号坎离子,卢山太平兴国宫道士。编撰《海琼传道集》一卷。南宋道士海琼子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一生著述甚丰。《海琼传道集》是洪知常所编集的白玉蟾之文集。此书
四卷。明杨于庭(生卒年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一字冲所,全椒(今属安徽)人。万历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工诗,著有《春秋质疑》、《杨道行集》等。该书不刊原文,只录诗题,先总述诗旨,再分章串讲,“有类
见李约《道德真经新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