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响往斋用陶韵诗

心响往斋用陶韵诗

二卷。《壬癸诗录》一卷。《于南诗录》二卷。清孔继(?-1858)撰。孔继字宥函,山东曲阜人。生年不详。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刑部主事,改南河通判。归养后时逢太平军进攻,江浦大营失陷而阵亡。其人四岁知书,能读陶诗,十五岁作《和陶诗》即有为文坛宿儒所称赏者。壮年后濒海居幽,治诗数十年,与海内文坛宿儒酬唱凡数千篇。诗师事山阳潘德舆。《用陶韵诗》系作者取道光六年至二十八年(即1826-1848年)旧作中用陶韵者自定而成,计一百零五首。其中不乏登临凭吊、唱和题咏、桃园怡趣、托物抒怀之作。其诗爰采其音,单拾韵味,别摅意绪,风雅陶炼;气逸而致远,辞古而笔峻,耐人寻味。是集刊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壬癸诗录》是作者感时伤遇之作。咸丰初年,值太平天国起义,又有鸦片战争,清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其诗记述了这一段乱世的现实,也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因此有“诗史”之名。然其是非利弊,自由历史学家评说。是集刊于咸丰四年(1854年)。《于南诗录》则是作者甲寅归里时所作,诗计三百二十七首。其时,孔继已进暮年,回首往岁,浮沉外僚,百无一展,而沿江千里挞伐不休,桑民苦于兵事。其诗集中抒发了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情。是集刊于咸丰六年(1856年)。

猜你喜欢

  • 重订外科正宗

    见《外科医宗》。

  • 瑶草轩诗钞

    一卷,《浣香阁遗稿》一卷。清闵肃英(生卒年不详)撰。肃英字端叔,江西省奉新县人,南城兵马司指宋鸣珂妻。工文词,尤精笔札。《瑶草轩诗钞》一卷辑诗十二首,今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嫏嬛别馆刻《国朝闺阁

  • 周易图

    五卷。清端木国瑚撰。此书共有一百多幅图,图后附有解释文字,皆奇形异状,眩人耳目。究其同类之图变化不大,如开卷易有太极十图,皆为圆图,所不同者只在圆图中间的线条曲与直、横与竖微有不同而已。其它与此相似,

  • 春秋穀梁传注疏

    二十卷。杨士勋(生卒不详)撰。杨士勋为唐初人,是唐著名经学家,曾参加过《春秋左传注疏》一书的撰写。据孔颖达《春秋正义序》称,杨士勋乃故四门博士。杨氏之疏《穀梁传注》能够分肌擘理,融会贯通。如隐元年《经

  • 常谈

    一卷。南宋吴箕(生卒年不详)撰。吴箕字嗣之,新安(今属河南)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授仁和县主簿,分教临川。历知当涂县,为赵汝愚所重,召主审察。寻以疾卒。《宋史》不为立传,其事迹仅见于《徽州

  • 庆诞记

    二卷。清张邦伸(生卒年不详)撰。其子怀洵补注。邦伸字云谷,四川汉(今成都)人,官至河南固始知县。怀洵嘉庆举人,官至会理州学正。该书又名《稽古生辰录》,体例略似钱大昕《疑年录》,只记其生,不记其卒。凡帝

  • 杏村诗集

    七卷。清谢重辉(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谢重辉,字千仞,号方山,一号杏村。乃大学士谢升之子。德州(今山东德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以父荫为中书舍人。官至刑部郎中。后引疾归乡。重辉工诗,为王士祯所推重。

  • 熊士选集

    一卷。《附录》一卷。明熊卓(1643-1509)撰。熊卓,字士选,号东溪,江西丰城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平湖知县,擢监察御史。事迹具详于过庭训《分省人物考》、王兆云《词林人物考》。著有《熊御

  • 秋蕙吟馆诗集

    十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瓠。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少有文名,以才情见长,不拘泥于八股程式,故终身不得仕进,性嗜酒,好声色,常狎妓,为人处世不加检束,“近于狂”,人称“振

  • 彭文宪集

    四卷。明彭时(1408-1475)撰。彭时,字纯道,安福(今属江西)人。正统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进少保,谥文宪。著有《彭文宪集》(《可斋杂记》已著录)。此集原本十卷,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