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德安府志

德安府志

①十二卷,明马仑纂修。马仑,字汝载,四川西充人,官德安府知府。府志可考者,宋庆元四年(1198),傅严纂《郧城志》十二卷。明知府范理修正统志,知府王玺修成化志,先后皆佚。马仑来守德安,适草奔初平,百事待举,而笔乘旧籍,尤多残缺,乃集郡中士大夫,纂成府志。正德十二年(1517)刻印。卷一地理,卷二食货,卷三封爵、职制,卷四公署、学校、祀典、惠政,卷五选举,卷六人物,卷七宫室、寺观、仙释、归附、祥异,卷八至卷十二诗文。此志尤存一方掌故,一代文宗李梦阳为之序,推誉此书条例严谨,去取公允。惜传世不多,仅天一阁尚存,但也残缺不全。② 二十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赓音布修,刘国光等撰。赓音布,字鉴如,汉军正黄旗人,官德安知府。刘国光,湖北安陆人,举人,官浙江衢州知府。德安旧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郡守傅鹤祥综一府六州县为府志,此后二百多年郡志不修,无续刊补订之书。雍正七年(1729)析府属孝感隶汉阳府,德安领一州四县。赓音布任知府,延刘国光等,分访遗事,补缀旧文,并檄取各州县志乘,参酌损益,于光绪十四年(1888)成书刻印。分纲列目,改傅志体例。卷一至卷三地理,卷四卷五建置,卷六田赋,卷七学校,卷八武备,卷九至卷十职官,卷十一至卷十二选举,卷十三至卷十六人物,卷十七卷至十八列女,卷十九艺文,卷二十杂志,每门各系子目,德安统隶分合,历代各有不同,此编纂辑各门,以当时疆域为限。旧志载孝感县,已改隶汉阳,则予删汰,但其屯田营汛,尚隶德安,故仍遵旧志录存,以备掌故。地理、建置二门,郡志与县志略有不同,如沿革、山川、城池、关隘、祠祀、公廨,所关甚大,郡志不得不详,至乡镇津梁等类,各县志详载,此编举其大要,稍从简略。列女一门,旧志间有遗漏,此编据各州县志,采录无遗。艺文一门,仿《汉书》例,只载书目,凡名作篇章概收入本传,如是诗文,则略采一二,分注各门之下。此志条目分清,考据详赡,为地志之善本。

猜你喜欢

  • 书经讲义

    一卷。清周嵩年撰。此书书口题“豫河客籍学堂”,大概为河南学堂课士的讲义。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解《全经大义》,第二章讲解《虞书》、《夏书》,第三章讲解《商书》,第四至六章,讲解《周书》。在第一章讲解全

  • 诗经说

    六卷。清陈世熔撰。世熔字大冶,怀宁(今安徽省安庆市)人。此书卷首有世溶自序。以为春秋朝聘燕享,有赋诗之事。但只举其诗之辞,并非以其诗被之于音乐。声虽从诗出,而歌之则成声。不歌不成声;虽歌之成声,不经乐

  • 四书大成直讲

    二十卷。清李锡书(详见《四书臆说》)撰。是书乃李锡书晚年所作。认为前儒言孔子集群圣之大成,朱子集群儒之大成,四书乃圣人之大成,集注章句乃朱子之大成。故是书以“大成”为名。首载朱子年谱,尊朱注,不载朱子

  • 六艺论疏证

    一卷。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清代经学家。光绪壬午(1882)举人,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赞成变法维新,受到顽固派弹劾

  • 病榻遗言

    二卷。明高拱(1512-1578)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人。累官累仕,官上柱国,大学士等。神宗时,为张居正、冯保所排挤,解职归田,后数年卒。高拱学问广博,著述甚富。有《春秋正旨》、《高文襄公集》四十四

  • 周易郑荀义

    三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认为郑、荀均是费氏易学,故述两家易说合为一编。张氏称:“郑言礼,荀言升降”,其驳郑氏卦爻无变动谓之彖词,谓七八者彖,九六者变,经称用九用六,而辞皆七八,名与实不符。其论尚精当,学

  • 尔雅补释

    三卷。今人汪柏年撰。汪柏年字青在,浙江省桐乡人。是书卷首有无锡钱基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序,谓“汪生青在从余受《诗》、古文辞,而经学则得法于吴县曹叔彦太史、余杭章太炎先生。《周易》、《尚书》、《

  • 五经总义类

    西汉时,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五经是经的基础和主干,如《十三经》中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礼记》是《礼》的“记”,《尔雅》是经书训诂的汇编,

  • 御制回文诗

    一卷。著者佚名。是书只题“御制”字样,而《明史·艺文志》中又未著录过,不知是明代哪朝皇帝所作。集中诗分春、夏、秋、冬四景并作为诗题,有龙文、连环、八卦等诗体,共收诗二十八首,从内容上看都是一般的游戏性

  • 桂馥轩丛书

    十八种,八十一卷。清佚名编。书前题“洪氏藏版”。所收如洪颐煊《平津馆读碑记》八卷、刘喜海《海东堂金石存考》一卷、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内外编》七卷、《廉石居藏书记内外编》二卷等,均为清代考证金石目录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