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廿二史考异

廿二史考异

一百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字晓征、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年)丁忧后病不复出。历主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精研群籍,于经史、人文、音韵、训诂、典章制度、民族、地理、金石、画像、篆隶等皆通,尤精校勘、音韵,兼通中西历算,用以读史。自太初三统诸历,尽能得其测算之法。论学主张研经亦需通秦汉以下史事。曾参与纂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等书。著有《唐石经考异》、《经典文字考异》、《廿二史考异》、《唐书史臣表》、《唐五代学士年表》、《宋学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三史拾遗》、《诸史拾遗》、《通鉴法辨正》、《三统术衍》、《四史朔闰考》、《吴兴旧德录》、《先德录》、《洪文惠洪文敏王伯厚王弇州年谱》、《疑年录》、《恒言录》、《十驾斋养心录》、《竹汀日记钞》、《金石文跋尾》、《元诗纪事》、《潜研堂诗文集》等。《廿二史考异》一书共分《史记》五卷、《汉书》四卷,、《后汉书》三卷、《续汉书》二卷、《三国志》三卷,《晋书》五卷《宋书》二卷、《南齐书》、《梁书》、《陈书》各一卷、《魏书》三卷,《北齐书》一卷,《周书》一卷,《隋书》二卷,《南史》、《北史》各三卷,《唐书》十六卷,《旧唐书》四卷,《五代史》六卷,《宋史》十六卷,《辽史》一卷,《金史》二卷,《元史》十五卷,共编成一百卷,此书著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6年),所考二十二史,即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明史》。作者对各史记载出入、矛盾、错误之处,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和辽金国语、蒙古世系等,作了部分考订,为当时重要史书。此书经钱大昕反复校勘,自汉讫金元各史,偶有所得,即写于别纸,乾隆丁亥年(1767年)三假归里,稍编次之,以后每年有所增益,戊戌(1778年)设教钟山书院,复加讨论,其间如有与前人暗合者,皆削删去之,间或后于他人启示,也必标注姓名,盖此书乃钱大昕倾其一生精力所著。此书有乾隆辛丑年(1781年)潜研堂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新订中州全韵

    见“增订中州全韵”。

  • 陶庄敏集

    八卷。附《兰渚遗稿》一卷。明陶谐(约1510前后在世)撰。陶谐,字世和,号南川,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援工科给事中,后累迁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卒谥

  • 兵机类纂

    三十二卷。明张龙翼撰。龙翼字羽明,松江(今属上海市)人。生卒年、仕履皆无考。此书取古今言兵事者,自春秋而下以至元明,辑为一书,故曰《兵机类纂》。书分三十二类,每类又析若干子目。略远详近,而以明事尤详。

  • 屈骚心印

    五卷。清夏大林(生卒年不详)撰。夏大林,字用雨,号梅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此书称《心印》,取与屈原心心相印,设身处地理解屈原作品之意。夏氏先注《九歌》十一篇,置于箱中数年,因毛云孙阅后请注屈原

  • 二程语录

    十八卷。清张伯行(见《道统录》)编。初,朱熹曾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皆程氏门人记其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熹原本,而稍加

  • 玉楸药解

    八卷。清黄元御(1705-1758)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黄元御早年中过秀才,研习经史子集,学识渊博。二十九岁时患眼疾,因庸医误治而致左目失明。于是废弃科场名利,发愤学医

  • 篆文纂要

    四卷。清陈策(生卒年不详)撰。陈策字嘉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此书依韵分编,每字下首列《说文》,次大篆,次钟鼎文。不载所引书名,注极粗略,对于字体无所辨证。大抵是供镌刻印章所用。《四库提要》据浙江

  • 四书句读辨

    一卷。清于光华录。光华字惺介,江苏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是卷以俗师多不辨句读,句读一误便失书理,因举此以正之。其要者,如《大学》“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十五字为一句。《论语》“吾与女弗如也

  • 回疆通志

    十二卷,清和宁纂。和宁详见《三州辑略》。《回疆通志》嘉庆九年(1804)修,抄本。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御制诗:平定伊犁受降、格登鄂拉斫营、鄂桑扎拉图之战、和洛霍澌之捷、库陇癸之战、乌什酋长献城降、黑

  • 潜室札记

    二卷。清刁包(1603~1669)撰。刁包字蒙吉,号六用居士,祁州(今河北无极)人。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再试不第,遂弃举子业,以著述讲学为事。清兵入关,隐居不出,于城隅建斋曰“潜室”,闭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