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川书跋

广川书跋

十卷。宋董逌(生卒年不详)撰。董逌,字彦远,东平(今属山东)人。政和中官徽猷阁待制。还著有《广川藏书志》、《广川诗故》、《广川画跋》等。据王明清《玉照新志》载之靖康末尚官司业;曾敏行《独醒杂志》称建炎时巳酉年,董逌随驾(宋高宗赵构)南渡;又据丁特起《孤臣泣血录》载,董氏曾受当时奸臣张邦昌之伪命,替奸臣抚慰太学诸生,可见其人政治品格不足称道。然而,董氏在赏鉴书画方面,则高人一筹,颇有见地。董氏于其书原序中称其家“自上世以来广蓄异书,多有前人真迹”;其父刻苦务学、博极群书、讨究详阅、必究本原三代而上;凡有所闻钟磬鼎彝或前代刻石或书画题跋,必想方设法“宛转求访得之”,而后析别其真赝,订证其源流,“探古人用意之精巧伪不能惑,察良工之所能临摹不能乱”。家学渊深,董氏陶然天成。但南渡后,先世所藏多有亡失,只就随身携带所存兵火之余者,集撰是书十卷。《广川书跋》编录皆古器款识及汉唐以来碑帖,末尾亦附宋人数帖。卷一、卷二共收四十条盖战国之前虞、夏、商、周之钟、尊、铭文等;卷三盖战国时期之鼎铭、钟铭、戟铭等二十三条;卷四则收秦时铭文、篆书等十条;卷五收两汉之碑铭、石经等二十七条;卷六收魏晋六朝及隋之碑、表、铭、帖,包括《兰亭序》、王逸少《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名帖计三十八条;卷七、卷八、卷九收录唐朝之法迹名帖共计七十三条;卷十收五代至宋书帖共十三条。卷下收注条目,条目下列传,详记其来源出处,流传轨迹,考证真伪,无不精审其据,确凿为文。如董氏考证孙叔敖碑不可信,条目下旁征博引,指出“西汉诸儒犹不能定其时代及名字,而后代妄为记录”,是不正确的。是书引征繁复详尽,旁征之书亦多引述,虽不乏舛误,但犹不损其鉴别之精。该书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书学赏鉴著作。有《津逮秘书》本、《书苑》本、《八千卷楼》有钞本、《槐庐丛书》本、《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适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欧阳南野集

    三十卷。明欧阳德(14961554)撰。欧阳德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居显位,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论学,至者五千人。其遇事侃

  • 江午坡集

    四卷。明江以达(约1540前后在世)撰。江以达,字于顺,号午坡,贵溪(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累官湖广提学副使。廉介刚直,不避权势,后因忤楚王下狱,放归卒于家。著有《江午

  • 续畴人传

    六卷。清罗士琳(详见《春秋朔闰考》)撰。该书续阮元《畴人传》。士琳少治经,从阮元游学后,专力步算。依阮元体例,补阮著所未收者凡四十四人。现有《观我生室汇稿》本。

  • 大易疏义

    五卷。清朝王芝藻撰。王芝藻字淇瞻,溧水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其书论认为《洪范》九畴本于《洛书》,认为万物之生始于五行,所以五行居一。皇建有极为天地人物之主,所以皇极居中。天时人事之应尽于五福

  • 江泠阁集

    二十六卷。清冷士嵋(1627-1711)撰。冷士嵋,字又湄,号秋江,京口(今江苏丹徒)人。明朝诸生,入清不仕,以布衣终老。冷士嵋年未弱冠即逢明清朝代变换,河山异色,遂绝意仕进,摒弃举业,专意为古文、诗

  • 乐经凡例

    一卷。廖平撰。此书系辑录《乐经》之凡例,意谓《乐经》虽亡,然经传中尚零散存之,可辑出以备六艺之数。其所拟凡例计二十九则。大抵以《诗经》为主,旁采《礼记·乐记》大司乐及诸经子史所载之乐事而成。廖氏谓《礼

  • 红藕庄词

    二卷。清龚翔麟(生卒年未详)撰。龚翔麟字天石,号蘅圃,晚号田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副贡,历官至御史。厉鹗《东城杂记》曰:“龚太常佳育,开藩江左,署有瞻园。自朱彝尊倡率南宋之词,一时文士,靡然从

  • 蒋观云先生遗诗

    一卷。清蒋智由(1866-1929)撰。蒋智由,字观云,别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与维新派人士交往,亦主张变法。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二十八年(1902)冬赴日,参与《新民丛报

  • 所订毛诗故训传

    三十卷。段玉裁(1735-1815)撰。段玉载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居老人。江苏金坛县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考据学家。玉裁生而颖异,读书有兼人之资,年十

  • 汪刻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清汪日秀校刊。参见《汪刻隶释》。是本刊于汪氏校刊《隶释》之次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时汪氏跋于卷末,谓是本乃据金风亭长藏抄之本校以近刻而成。所谓近刻,系朱彝尊据范氏天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