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真伪考

左传真伪考

不分卷。瑞典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撰,陆侃如(1903-1978)译。高本汉是瑞典语言学家、汉学家。曾任哥德堡大学教授、副校长,远东文物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长。研治中国文史学,尤致力于汉语音韵、训诂的研究。著有《中国音韵学研究》、《汉语中古音与上古音概要》、《诗经注释》、《书经注解》、《汉朝以前文献中的假借字》、《古汉语字典重订本》、《中日汉字形声论》、《论汉语》等,并将《诗经》译成英文。陆侃如原名侃,字衎庐,江苏海门人,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1932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执教于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左传真伪考》共分为上下二篇。上篇考证《左传》的真伪,认为《左传》是先秦时的著作,不是后人的伪撰。下篇则通过对《左传》文法的分析,证明《左传》不是鲁国人所作。他用《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庄子》、《国语》等书的文法与《左传》文法作比较,证明《左传》的文法特别,而与《国语》较为近似。他又参校《庄子》、《荀子》、《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断定《左传》成书应在秦始皇焚书以前。该书考证非常精审。尤其是他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对《左传》文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他选择了《左传》中的七组助词,统计它们的用法,并以《论语》《孟子》中的语言作为标准的鲁语进行比较,证明《左传》有着为汉代人所无法模仿的语法系统,而这个语法系统和鲁语不同。这种研究方法为《左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在1927年前后,此书被胡适首先介绍到中国,并为陆侃如译成中文出版,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高本汉反驳伪作说,却事与愿违地证明了伪作说的某些立论,如《左传》与《国语》文法相近,有人借这个结论,证明《左传》系割裂《国语》而成。因此,《左传真伪考》并没有完全解决《左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该书有1927年新月书店印本。

猜你喜欢

  • 读通鉴论

    三十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明崇桢举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明亡,王夫之在衡山举兵抗清,战败后退到广东肇庆,任南明桂王府行人司行人。后

  • 毛文简集

    二卷。明毛澄(1461-1523)撰。毛澄,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昆山(一作太仓)(今江苏昆山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至礼部尚书。是集二卷皆杂文之属。明李维桢序称“

  • 延清堂帖

    六卷。明陈钜昌(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陈钜昌,字懿卜,生平不详。陈氏辑有四种董氏刻帖,此为其一;另外,还有《太清楼帖摹本》。该帖成于天启甲子(1624),重摹《太清楼帖》之后,其中包括董氏大小真行

  • 沙州地志

    一卷。该志首尾残缺,不著撰人姓名,据莫高窟条称,至今大汉乾珮二年(949),而知此书作于五代时后汉隐帝乾珮二年。该书较《沙州都督府图经》与《敦煌录》均为简略,文辞也不及二书优美,且传写多误。如玉女泉误

  • 三巴掌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三巴掌(生卒年不详)撰。三巴掌,俗姓李,自号三巴掌,赵州柏乡(今属河北省)人。三巴掌自幼聪明,好学不辍。初闻佛号,自觉归佛愿往。少年出家后,钻研佛法尤勤,昼思夜往,颇就疑难求师闻道、自闭独

  • 通宗易论

    无卷数。清金人瑞著。金人瑞原姓张名采,后改姓金,名人瑞,又名喟,字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金氏为人狂傲,评点演义小说颇为世俗所称道。清朝初年,其因抗粮哭庙案被诛。此书共六篇:首篇题为易抄引,有订定

  • 周易剩义

    ①二卷。清童能灵撰。童能灵字龙俦,号寒泉,连江人。雍正中贡生。其论易专主河图,以明象数之学。虽然曼衍纵横,旁推曲阐,也都有一说可通,但他说“得作易之本旨”则未必然。《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② 四卷。清

  • 清太宗圣训底稿残本

    十六册。不著撰人名氏。太宗圣训创修于顺治,重修于康熙十年至二十六年修成,但未刊行。至乾隆四年始诏刊行,该底稿残卷十六册,其标题亦与刻本不同,如宥过、戒饬、明罚、武功、尊儒、明决、恩泽、圣德、约信、定制

  • 四声易知录

    四卷,附《傍旁举略》一卷。清姚文田撰。姚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校议”。卷首自序略云:今之科举官韵取唐韵而强并之,其原出于刘渊,而任臆删汰,不知其所由始,大率取便场屋,初无义例,故有一字数音而止载一二音者

  • 山志

    六卷。清王宏撰(生卒年不详)撰。王宏撰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人。明南京兵部侍郎之子,少与兄互相师友,博雅能古文。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著有《周易筮述》八卷、《十七帖述》一卷、《正学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