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岳麓书院图志

岳麓书院图志

十卷。明陈论撰。陈论,字思鲁,攸人。此志《明史·艺文志》不载,祁承《澹生堂藏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录。黄虞稷考《湖南通志》引《四川通志》录陈论始末有误。岳麓书院,宋开宝八年(975)郡守朱洞始设,祥符八年(1015)周奭为教授,宋真宗赐匾,遂与嵩阳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四大书院。继以朱熹、张栻二学者讲学之故,流风远被。宏治年中通判陈纲、同知杨茂先,重建以示表彰。参议吴世忠倡议,改建于旧址之左边。宏治间,陈凤梧督学参政,两至其地,嘱攸生陈论集次院志,陈论为当时书院肄业生。修院志始于宏治间,成于正德九年(1514)。书成付知府陆相,付梓后收藏书院。此志对书院兴废、山水古迹、艺文考订精详,在明代杂地志中,可称具有条理。嘉靖二十年(1541)重刻时,增刻禹碑释文,诸家辩论附卷末。是志最早的版本为明正德九年(1514)刻本,又有嘉靖二十年(1541)刊本。

猜你喜欢

  • 孟子外书补注

    四卷。清陈矩撰。矩字衡山,贵州贵阳人。官至知县。施彦士、林春溥都为《孟子外书》作注,但陈矩均未见。其征引群书与施林二家大略相同。唯《邵思姓解》一书,为施林所未见,而矩引之。“千年一圣”,矩引《周礼·大

  • 翁文端公行述

    一卷。清翁同书(1810-1865)等述。同书号和斋,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此行述记其父翁心存(1791-1861)事迹。心存字二铭,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官至体

  • 友柏堂遗诗选

    二卷。清冯协一(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冯协一字躬暨,山东益都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学士冯溥第三子,以溥荫官至台湾府知府。协一工诗,死后其子冯厚检收遗稿,求正于姻亲赵执信,赵执信托眼睛有病,命门人常熟

  • 妇人良方

    见《妇人大全良方》。

  • 昌谷集

    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790-816)撰。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

  • 中庸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事详《大学管窥》。此书将《中庸》分为二十五段,与朱熹《中庸章句》相同的仅十四段,余皆不同。比如以“中庸其至矣乎”以下二章为第三段,以“道其不行矣夫”二章为第四段,以“人皆曰子知”二

  • 论坐帖

    一卷。唐颜真卿书。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宫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等,封鲁郡公,有“颜鲁公”之称。颜真卿书法先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 陶诗附考

    一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东树幼承家范,后从姚鼐学古文,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专研义理,著有《汉学商兑》,以攻考据家之失。此书所考分陶渊明世系、不仕异代

  • 易义选参

    二卷。清宁都(今江西宁都)三魏著,邱维屏评选。三魏系魏氏三兄弟魏际瑞、魏禧、魏礼。际瑞原名祥,字善伯,明代诸生,著有《伯子文集》及《杂俎》;禧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明末弃诸生,著有《诗文集》和《左

  • 黔草

    二十一卷。明郭子章撰。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泰和人。详见《粤草》条目(已著录)。是集自为一编,共二十一卷,乃其巡抚贵州时作。总目所题二十一卷,而第八卷分九子卷,第九、第十、第十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