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旧疏考正

尚书旧疏考正

一卷。清刘毓崧撰。刘毓崧字伯山,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十年举优贡生,从其父刘文淇受经文。刘文淇曾作《左传旧疏考正》,并在自序中说,考正了《左传》旧疏之后,其余诸经《易》、《尚书》、《毛诗》、《礼记》等的旧疏,将逐一考正,希望能使六朝旧疏稍还旧观。其后几部未及完成,刘毓崧因而继承父志,完成了《易》、《尚书》、《毛诗》、《礼记》诸经的旧疏考正各一卷。王鸣盛《尚书后案》中曾经谈到,名系于孔颖达的经疏,其实都取自隋代经学家顾彪、刘焯、刘炫三人,故未经删净处,原文犹有存者。刘毓崧此书即本此意而为之考正。如本书考正,孔疏中多次称“大隋”,孔疏作于唐贞观十二年,当时隋朝已经灭亡很久了,删定旧疏的都是唐臣,即使是称述隋代的事也不应该称“大隋”,所以这些地方的经疏为隋人所作无疑。但是刘毓崧还认为,凡“疑本经”、“疑他经”、“疑圣人”,以及前说与后说不相应的,都是六朝旧疏,不是唐人所为,则未必尽然。此书有《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楚蒙山房易经解

    十六卷。清晏斯盛(?-1752)撰。晏斯盛字一斋,又字虞际,江西新喻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湖北巡抚。此书凡《学易初津》二卷,《易翼宗》六卷,《易翼说》八卷。《学易初津》是全书宗旨,大体以

  • 金刚经颂

    一卷。梁代傅翕(生卒年不详)撰。傅翕生平事迹不甚详。此《金刚经颂》旧时无单行本,只见于宋杨圭辑金刚经十七家注和明会凤仪金刚经宗通所引。此经颂是唐敦煌写经卷本。有五言颂四十九篇,每篇八句。唯般若颂十六句

  • 明词林人物考

    十二卷。明王兆云撰。兆云字元桢,麻城(今属湖北)人。生卒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专门记述明代文人事迹和著作的专著。所选人物上起洪武,下迄万历年间,正编四百二十三人,补遗四十四人,共四百六十七人。其人仍在者

  • 佛学研究

    法国普纪吕司基(生卒年不详)撰。《佛学研究》一书,共有考证四篇。第一、佛入涅槃前最后的巡历。辑汉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中的般涅槃经,巴利本大般涅槃经,法显译的大般涅槃经,汉本中阿含之地动经,巴利本增一尼迦

  • 戒庵漫笔

    八卷。明李诩(1505-1593)撰。李诩,字厚德,号戒庵老人,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李诩少为诸生,屡试不第,一生坎坷,年八十余岁而卒。生平著作不多,其中《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记》诸书皆已亡佚

  • 事物初略

    三十四卷。明吕毖(生卒年不详)撰。吕毖,字贞九,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为三十四卷,卷帙浩繁。杂记事物俚俗语言之所自始。但多剽取《事物纪原》诸书。且语多

  • 周易引经通释

    十卷。清李钧简撰。钧简字秉和,湖北黄冈人,乾隆进士,官至卿贰。作者以为《易》为五经之原,论语学易章后,继言诗书执礼,故依通行注疏之顺序,博采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孟子、国语、大戴记、尔雅、逸周书、

  • 补周易口诀义阙卦

    无卷数。清末民初桑宣撰。桑宣字又生,号磨庵。宛平人。光绪年间进士。此书为作者所著《铁研斋丛书》五种之。唐代史徵曾著《周易口诀义》六卷,至清代刊行时其书已残。书内缺豫、随、无妄、大北、晋、睽、蹇、中孚八

  • 韵海镜源

    一卷。唐颜真卿撰,清黄奭辑。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山东临沂。师古五世孙。开元中举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卒赠司徒,谥文忠。生平

  • 说文义例

    一卷。清王宗诚(1764-1837)撰。宗诚字中孚,号莲府,一作廉府,青阳(今属安徽)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此书系就《说文解字》撮举六书大义,论述重点为形声、转注二书。论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