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寿州志

寿州志

①八卷。明栗永禄纂修。栗永禄,字建斋,山西长治人,进士,明嘉靖二十六年(1546)来任寿州知州。栗永禄来守是州,即有志于州志之纂辑。逾年政事稍暇,与州人共议,设局重修,越二年而志稿成。会栗永禄以迁调他去,继任郑昭杰,以嘉靖二十九年来守是州,始刊行之。此志卷前列序、目录、图;卷一为舆地;卷二为山川;卷三为建置;卷四为食货;卷五为官守;卷六为礼制;卷七为人物;卷八为杂志。此志体例不务新奇,引据皆标其出典,在明代志乘中,可称谨严之作,惟文字过求简约,征引或未及赅洽。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刻本。②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席芑纂修。席芑,江苏吴县人,监生,清乾隆三十年来任寿州知州。寿州旧志,创始于明正统年间,重修于嘉靖年间,再修于万历年间,三修于清顺治年间。自志不修,迄乾隆年已百余年。此志谋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于三十二年,三易志稿而书成。此志大抵据顺治李大升志损益而成,其体例尚无巨谬,然分类稍有失当。旧志兵防中,后事缺而不载,此则从正史及《通鉴》中,将兵事中有关寿州者,一一录出,以补旧志之阙。此志又以诗文中有关地理掌故者,附见于诸篇。前人著述,又鲜可载,此则不立艺文一门。凡此皆非旧志所能望及。有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抄本。③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曾道唯等修,葛荫南等纂。曾道唯,原任合肥县知县,光绪十四年(1888)来任寿州知州。葛荫南,邑人。曾道唯来任知州,设局于署内,延葛荫南等分任修纂,越一年而书成。此志都凡三十六卷,为志者十有二,卷首列职名、凡例、目录、图说为首卷,次为舆地、营建、水利、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列女、艺文、杂类,而以旧志序跋及纂修姓氏附之卷末,又于各志之下,别分子目。此志则仿《安徽通志》之例,参考道光所修,删繁就简,斟酌损益,其义例粗备,然其中亦有沿旧志之误,未有尽汰者。此志中所引诸书,具列原文,标其出典,则有资考据。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活字本。

猜你喜欢

  • 国秀集

    三卷。唐芮挺章编。芮挺章生卒里贯均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者。活动于唐玄宗时代。前有旧序,称此书编于天宝三年(744),共选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祐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

  • 谢宣城集

    五卷。齐谢朓(464-499)撰。谢朓,字玄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称“小谢”,以别于谢灵运。是南朝齐著名诗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为中书部,出任宣城太守。以《北楼吟咏》为世盛传,诗家皆称

  • 老子化胡经考证附补考

    共一卷。清末蒋斧、罗振玉合撰。罗振玉等曾编辑《敦煌石室遗书》,收录敦煌鸣沙山石室里发现的唐人手写的古籍,或是不同古籍传本,或是久佚之书,共十三种。每种书都录文排印,并附辑者或蒋斧的考证和校记。《老子化

  • 浮山小志

    三卷,附史传事略一卷。清黄培芳撰。黄培芳,字香石,广东香山人。罗浮山在惠州博罗县。道书所称第七洞天、第三十二泉源福地也。罗浮二山,判自分水。凹之西为罗。凹之东为浮。观其全势,则罗浅而浮深。征诸旧闻,又

  • 画壁遗稿

    一卷。清范承谟(1624-1676)撰。承谟,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一作奉天辽阳)人。顺治八年(1651)更定八旗汉军考试之列,中试举人。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官至福建总督。耿精忠

  • 巴州志

    十卷首一卷,清朱锡谷修,陈一津等纂。朱锡谷字菽原,曾任巴州知州。巴州志,创修于宋,然其书久佚。嘉庆中,重修通志。又撰志稿,上之省局,然仅有写本。朱锡谷任知州后,认为州不可无志,因纂成兹编。《巴州志》道

  • 孝经古秘

    ①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全据《开元占经》,与马国翰辑本相同。国翰所采“日已入而光复照兵起”条,“夏时两日并照”条,“失信则辰星缩,天下大水,岁不丰熟”条,“辰星冠珥帝不明,三月之中,

  • 搜玉小集

    一卷。不著编辑者名氏。郑樵《通志》已载,则其来旧。旧目题凡三十七人,诗六十三首。此本但三十四人,诗六十二首。盖毛晋重刊所厘定,所注考证颇详。然胡鹄等三人,有录无诗,晋并删其姓氏,已非阙疑存旧之意。又人

  • 节庵集

    八卷。《续编》一卷。明高得阳(1352-1420)撰。高得阳,字孟升,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洪武九年(1376),以其文学影响得荐,授临安教谕,又升为高州府学教谕。永乐初擢为宗人府经历,充《永乐大典》

  • 嗜退山房稿

    五卷。清帅仍祖(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帅仍祖,奉新(今江西奉新县)人,字宗道,号介亭山人。十岁能诗,以才华自负。成年,科举颇不顺,后弃科举,闭门读书。性孤介,通晓医理。本集是仍祖自己编定,收录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