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对制谈经

对制谈经

十五卷。明杜泾(生卒年不详)编。杜泾西安(今属陕西省)人。本书成于万历二十二年。分列十五门,可供制科之用。

猜你喜欢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笺

    十四卷。清田潜撰。潜原名吴炤,字伏侯,湖北江陵人。光绪辛丑(1901年)举人,江苏候补道,历充留日学生监督。尚著《二徐说文笺异》。是编首为田氏自序。正文录《慧琳音义》及《希麟音义》所引《说文》,笺其与

  • 诸病源候总论

    见《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 四书拾义

    五卷。清胡绍勋撰。胡绍勋字文甫,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拔贡举孝廉方正。是书大都即训诂声音,以析古今异义。前人所已言者不多述,前人所未言与言之未尽者,则为引伸而补正。间有独抒心得绝无好为攻击驳难之习

  • 尔雅经注集证

    三卷。附《音释》一卷,清龙启瑞撰。龙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属广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卒于官。研精小学,著《古韵通

  • 三洞群仙录

    二十卷。南宋陈葆光(生卒年不详)撰。陈葆光,江阴(今属江苏江阴)静应庵道士,受业于天庆观,晚年居于茅峰。撰有《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题“正一道士陈葆光集”。据此书前序,称此书“凡载

  • 孙子

    一卷。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此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生卒年不详,约与孔子同时代。孙武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

  • 胡氏禹贡图考正

    一卷。清陈宗谊撰。陈宗谊字孝宫,广东番禺人,五品卿衔,陈澧之子。本书刊行时附于其父陈澧《东塾丛书·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之后,所以王先谦刻《皇清经解续编》时,误题此书为陈澧所作。本书虽名为“考正”,但对

  • 凫藻集

    五卷。明高启(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

  • 四书定本辨正

    六卷。是书署新安胡正心、胡正言(约1580-1671)考辑。正言字曰从,号十竹主人,安徽休宁人。清印刷家。著有《印存玄览》等。是书前有《小引》,作于崇祯十三年(1640)。朱沅得其本于市肆,重刊之,有

  • 香草校尚书

    四卷。清丁鬯撰。丁鬯约为晚清时人,与俞樾同时或稍晚,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最要者,证“四岳”是四人,而非一人。丁鬯认为,帝咨四岳者五事,其中四事都有“佥曰”字样,说明四岳为四人无疑;只有“巽位之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