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寒山子诗集

寒山子诗集

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唐寒山子(生卒年不详)撰。寒山子又称“寒山”。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因居于寒岩,自号寒山子。平生与僧人丰干、拾得友善。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前有闾丘胤序,附丰干诗二首,拾得诗五十六首。相传即允令寺僧道翘寻寒山平日所写之诗,于竹木石壁上,及人家厅壁得。所书诗句三百余首。又拾得土地堂壁上所书偈言,并纂集成卷。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允自为之序。宋时又名《三隐集》,淳熙十六年(1189)沙门道南所作记中有记载。《唐书·艺文志》亦载“寒山诗入释家类,作七卷。”此集并为一卷,并以拾得、丰干诗别为一卷附于后。由明新安吴明春校刻。其诗内容广泛,既有劝人弃恶从善之诗,也有描写服食、求仙生活之作,亦有讥讽时世,同情民生的篇什。其诗语言通俗,如同口语,形式自由。大抵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机趣横溢,亦足以资劝戒。在唐代诗僧独具一格。其诗亦被后人称为“寒山体”。现存宋本有《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一所著录的原汲古阁藏本《寒山子诗集》一卷。《四部丛刊》即用建德周氏覆《天禄琳琅》宋本影印。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著录《三隐诗集》一卷,即淳熙十六年(1189)天台国清寺僧志南刊本。及1926年,董康在日本图书寮所见的东皋寺本(南宋宝祐三年(1255)行果就江东漕司本所重刻。元代有高丽覆宋本。明刊本有,天台僧永乐十四年(1416)重刻宋淳熙刊本,名为《天台三圣诗集》,正德十一年(1516)闽建阳书坊慎独斋刻本,万历七年(1579)王宗沐刊本。清代有金陵刻本、择是居仿宋刻本、广州刻本等。其中以《择是居丛书》本为最佳。

猜你喜欢

  • 朱文端公文集

    四卷。清朱轼(1665-1736)撰。轼字若瞻,一字可亭,谥号文端。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千顷。著有《易春

  • 销夏部

    见《销夏》。

  • 蒙求

    二卷。唐李翰(生卒年不详)撰。李翰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华之长子。弱冠擢进士第,累迁大理司直,拜左补阙,加翰林学士。是书系传授经史百家知识的蒙书,李良进表称之“错综经史,随便训释”,李华序称“引古

  • 征西纪略

    一卷。清陆楣撰。陆楣,生卒年不详,字紫宸,江苏无锡人。本书的断限为:自康熙九年(1760年)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军务镇荆州起,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由于

  • 宁海州志

    十卷。清杨引祚纂修。杨引祚,湖广沔阳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宁海州知州。《宁海州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672)知州李光先,此志为二修。《宁海州志》康熙十一年刻本。全书十卷,分为

  • 袜线集

    ① 十五卷。明萧仪(1384-1421)撰。萧仪,字德容,乐安(今江西乐安县)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任吏部主事,因言事忤旨,下狱死。著有《袜线集》。是集为其子萧超进所编,按其原刻目录所示,

  • 吴文端崇祀录

    一卷。撰者不详。清吴琠,山西沁州(今沁水)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端。该书即记文端崇祀事宜。现有康熙刊本。

  • 陈玉几诗集

    三卷。清陈撰(约1736前后在世)撰。陈撰,字楞山,号玉几。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乾隆初年举博学鸿词不就,工书画,精鉴赏,游于江淮间。一生穷悲寡合,其诗多凄断怨咽之音。本编收入均是其中年所作。首为《绣

  • 读春秋管见

    十四卷。清罗典(生卒年不详)撰。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湘潭(今湖南湘潭)人,乾隆辛未(1751)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鸿胪少卿。《读春秋管见》一书,纯粹以作者本人的主观臆见解经,既不守《春秋》

  • 马鸣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辞条。《马鸣菩萨传》传记体,详载马鸣生平事迹,佛学思想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