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富阳夏氏丛刻

富阳夏氏丛刻

七种,二十一卷。清夏震武、夏鼎武撰。夏震武字伯定,浙江富阳人。同治年间进士,曾官工部主事、京师大学堂监督,撰有《灵峰草堂集》、《通鉴纲目校勘》等。夏鼎武字靖叔,夏震武之弟。丛刻收夏震武四种,有语录二种:《悔言》六卷、《悔言辨正》六卷首一卷附记一卷(附记为夏鼎武撰),前者记三十以前关于学术、伦常、政事之杂记,后者则辨前者之正误。另两种为《寤言质疑》一卷(论许松滨《寤言》之不正确)、《衰服考误》一卷(讨论注家对丧服之解释)。夏鼎武撰二种:《读礼私记》一卷、《诗序辨》一卷;辑录一种,《庭闻忆略》二卷附《竹坡先生遗文》一卷(宝廷撰)。有光绪年间刊本。

猜你喜欢

  • 五峰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学撰。如学详见《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辞条。“五峰”即是释如学的自号。此《五峰禅师语录》是如学记述自己言论佛法的言论文集,为语录体。其内容与《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大同小异,可互为参照来读。

  • 莲因室诗集

    二卷。《词集》一卷。清郑兰孙撰。郑兰孙,生卒年不详,字娱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仁和(今杭州)徐鸿谟之妻。清代词人。善诗词。著有《莲因室词集》一卷,《都梁香阁诗词集》。《莲因室诗集》有光绪元年(18

  • 融堂四书管见

    十三卷。宋钱时(详见《融堂书解》)撰。包括《论语》、《孝经》、《大学》、《中庸》,均先列经文,略加音训,再诠释其大旨于后。其中《孝经》用古文,《大学》只分为六章而不分经传,又舍《孟子》而取《孝经》,与

  • 易学滥觞

    一卷。元黄泽(1260-1346)撰。黄泽字楚望,资州内江(今四川内江)人,家于九江。大德中(1297-1307),先后为景星、东湖书院山长,秩满即归,闭门授徒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黄泽著述甚丰,

  • 西游录注

    一卷。清李文田撰。李文田,字仲约,广东顺德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元史·太祖本纪》载元太祖十四年(1219)西域杀使者,太祖章师亲征。十九年(1224)至东印度国。角端见、班师

  • 有恒心斋全集

    四十三卷。清程鸿诏撰。程鸿诏,字伯旉,安徽黟县人。生卒年不详。程鸿诏少丧父,由母亲教其读书,能读父亲遗留之书。又从明师益友游,足迹半天下。三登乡榜,一任校官。他居家来任官时,乡中饱学之士,多愿与其交往

  • 溪蛮丛笑

    一卷。宋朱辅撰,朱辅字季公,南宋未桐乡(在今安徽桐城县北)人,朱翌子。其生卒直、仕履均不详。溪蛮即武陵五溪蛮,有雄溪、沅溪、酋溪、溪、辰溪、皆为蛮夷居新,清代其地属湖南辰州(今湖南沅陵)境。朱辅尝为官

  • 周易述义

    十卷。清傅恒、孙嘉淦等奉敕撰,吴鼎、梁锡玙为纂修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序说。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

  • 四书训解参证

    十二卷。补遗 四卷。续补编 四卷。清张定鋆撰。张定鋆字竹鋆,江苏常熟(今同)人。是书首有朱洊、陶贵鉴、杨希铨三序,定鋆自序及例言,刊于咸丰二年(1852),补遗刊于同治四年(1865),后有定鋆自跋,

  • 闽音研究

    七章。陶燠民著。是书介绍了福州话的声、韵、调系统和仿照国语罗马字制定的“闽话罗马字方案”。叙述了声母类化律(即辅音在双音词非首音节连读时的同化音变规律)、连续变调规律,并用表格形式将福州音与古音、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