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宁藩书目

宁藩书目

一卷。明朱权编。朱权(1378-1448),自号癯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大明奇士等,明太祖第十六子。初封于大宁,世称宁献王。燕王起兵,朱权以兵相助。成祖即位,改封南昌。成祖削夺王权后,朱权筑精庐一宇,读书鼓琴以自娱。涉猎群书、刊刻颇多,编目著录其纂辑、刊刻之书。嘉靖二十年(1541),恭懿王朱多祐得此目,命王府教授施文明校刊行世。该目著录图书137种,又附词、曲、院本、道家炼度斋醮等仪。书目之前有朱多祐序、启,书目之后有施文明跋。传本有范懋柱“天一阁”藏本。

猜你喜欢

  • 尚书今文二十八篇解

    不分卷。清杨钟泰撰。杨钟泰字硕葊,山东招远人,嘉庆六年举人,官至大挑知县。本书专门解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程题雁为之作序,程题雁在序中称杨钟泰是真正能够表露圣人心迹的人,此书汇集了众说的精粹。伏生为

  • 谰言长语

    一名《谰言编》,一卷。明曹安(生卒年不详)撰。曹安字以宁,号蓼庄,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正统九年(1444)举人,官安丘县教谕。曹安博学能诗文,素负才名,著述甚富,其诗文集等均已佚失。此书多据其所见

  • 后汉书知意

    一卷。民国刘咸炘(见《汉书知意》)撰。《后汉书知意》与他所著的《汉书知意》体例完全一样。如《李通传论》,说“蔚宗不满李通”,“称其温恭有蕴藉”,与班固的《汉书》赞张禹、孔光称其“蕴藉”为同意,是史家论

  • 礼记精义

    六卷。清黄淦(生卒年不详)撰。黄淦,浙江钱塘(今钱塘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一生致力于学问,尤通经学,著《周易精义》四卷首一卷,《书经精义》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诗经精义》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 春秋集说

    四卷。清沈宝锟撰。宝锟字渊吾,江左(今江苏一带)人,道光时举人。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第一卷为隐公至庄公,第二卷为庄公至文公,第三卷为宣公至襄公,第四卷为昭公至哀公。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游、

  • 西征集

    无卷数 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著有《见素文集》。林俊曾巡抚湖广,后改四川,平定蓝、鄢之乱。是集即俊平乱时

  • 静轩集

    十三卷。明陈宜(约1456前后在世)撰。陈宜字公宜,号静轩,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由工科给事中历官至兵部侍郎。据明路璧所作《陈宜小传》中称宜“有《金台集》、《金陵集》、《

  • 东斋就正草

    四卷。清马毓华撰。生卒年未详。马毓华,字菉斐,江苏上元(今江宁)人。诸生。官陕西候补知府。历任临潼、镇安、凤翔、紫阳、咸阳等县。马毓华为功仪仲子。幼承家学,并以梅曾亮、侯青文、汤贻沥诸老宿游,诗文均入

  • 春秋随笔

    ① 二卷。顾奎光(生卒不详)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

  • 薛虞易音注

    无卷数。辑佚书,薛虞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经籍》中。薛虞生卒事迹,马国翰定为汉魏间儒生,不足信。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马氏曾据《经典释文》、《周易正义》二书所引辑为一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