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大义

孝经大义

① 一卷。元董鼎撰。董鼎详见《尚书辑录纂注》条。朱熹作《孝经刊误》,只是厘定经传,删削字句,而没有加以训释。鼎于是因朱熹改本,为之诠解。凡改本圈记的字,一律予以芟除;改本辨正的语句,仍存于各章的后面。该书多顺从朱熹,无所辨诘,但增注今文异同,且注稍参以方言。其体例类似口义之体。虽遣词未免稍微冗漫,而发挥明畅,颇能反复以尽其意,对初学者亦不无益处。书前有熊禾序文。该书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经解》本,清王德瑛辑《今古文孝经汇刻》本。

猜你喜欢

  • 谐声补逸

    十四卷。清宋保(生卒年不详)撰。宋保字定之,号小城,高邮(今属江苏)人。廪贡生,尝师事王念孙,好声音训诂之学。宋氏以为徐本《说文》多失六书谐声之旨,特撰是编以补其不备。是编一依《说文》次第为十四卷,篆

  • 上杭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顾人骥修,沈成国纂。宋宁宗嘉泰二年知县黄葵首修县志。宋理宗开庆改元知县钟绍安再修。明成化二年知县萧宏、弘治六年知县徐绶、万历七年知县杨万春先后三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 伤寒论直解

    六卷。清张锡驹(生卒年不详)撰。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张大章,欲著书而未成,命锡驹继承其志而著书。张氏从师于张卿子,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当时同郡张志聪、高世栻等聚众

  • 樊榭山房集外诗

    一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生平详见《樊榭山房文集》条)已著录。此集为《樊榭山房集外诗》。辑入的诗作有:《读史十首》、《永兴寺》、《徂徕山》,《题新修云林寺园为臣涛和尚作一百韵》,《古

  • 二梅公年谱

    二卷。为宋梅询和梅尧臣的年谱。其中《梅询年谱》(又作《梅昌言年谱》)一卷,宋淳熙中陈天麟撰;《梅尧臣年谱》(又作《梅宛陵先生年谱》)一卷,元正元中张师曾撰。陈、张二人均籍贯宣城(今属安徽),与梅氏同乡

  • 传经堂丛书

    十三种,九十三卷。清洪颐煊(详见《管子义疏》)撰辑。该丛除收洪颐煊撰辑著作,还有其父子兄弟等人如洪枰、洪震煊、洪坤煊著作四种。十三种为《礼记宫室答问》三卷、《孔子三朝记》七卷目录一卷、《夏小正疏义》四

  • 关中书院讲义

    不分卷。清孙景烈撰。孙景烈字孟阳,号酉峰,陕西武功县(今陕西武功)人。官翰林院检讨。景烈主讲关中书院凡三,因此其讲义独关中为多。景烈倡关学,全在四书;翼朱子,全在集注;一生精力,又全在《关中书院讲义》

  • 嵩少集

    四卷。明郑太原(生卒年不详)编。郑太原,山西潞安(今长治)人,官河南登封(今郑州)知县。嘉靖中,山西浑源刘思溢尝辑少林寺题咏碑,刻为《少林古今录》。万历十六年(1588),太原依其旧本而增入嵩岳、嵩麓

  • 出三藏记集

    十五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出三藏记集》一书,简称《祐录》意在订正经译。全书共分四科: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记印度佛教结集及新旧名义异解有一卷,共五

  • 郑敷文景望书说

    见《郑敷文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