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娱亲雅言

娱亲雅言

六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元照字修能,号九能(一作久能),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诸生。治经史务实学,熟于《尔雅》,为诂经精舍高材生,深得阮元、朱珪赏识。曾尽卖所有书,得钱二十六万,购杭州汪氏宋椠本二十册,书癖之名播于一时。晚年移居德清。除本书外还著有《尔雅匡名》二十卷、《蕙桥杂记》一卷、《悔庵学文》八卷、《补遗》一卷、《柯家山馆遗诗》六卷、《词》三卷及《悔庵文钞诗钞词钞》。本书大体仿照顾炎武《日知录》、钱大昕《养新录》的体裁,对于自家芳茮堂藏的宋元椠本,苦学有得,校对异文,订正剩义,积久成帙。书前有段玉裁、钱大昕、吴兰庭、徐养原诸序,又有余正观之诗,钱大昕、吴兰庭、段玉裁、梁玉绳、周中孚、徐养原、许宗彦所撰诸札以及元照自序。自序说:“先人年六十三,患河鱼之疾,思以此娱之,因以‘娱亲’名书。其曰‘雅言’,先君所定名。”原本十六卷,删成六卷,包括:卷一,《周易》、《尚书》;卷二,《毛诗》;卷三,《周礼》、《仪礼》、《礼记》(附《大戴礼》);卷四,《左传》(附《国语》)、《公羊》、《穀梁》;卷五,《论语》、《孝经》、《孟子》;卷六,《尔雅》书中援证古义不追求新奇。如《易》“何以守位曰人”,各本“人”多作“仁”,元照认为,守位以人,聚人以财,二语相承,作“人”为合。《书》“女后稷”,各书都作“女居稷”,并说是王肃所改,元照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叙,并作“后稷”,应劭又说:“后主也”,认为如果孟坚原文作“居”,那么应劭就不会训为“主”,这足以作为不是私改之证。又“高宗肜日”,认为高宗是庙号,如果武宗在位,不得有庙号,断定是祖庚嗣位之后,祖己追述其事而作,纠正了金氏《通鉴前编》之错。又“大木斯拔”,《正义》说“斯”就是“此”,元照根据《诗》“王赫斯怒”笺:“斯,尽也”,认为“斯”有“尽”意。《礼记》“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援引《大戴礼》“孔子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以之证明《中庸》与《正义》相合。又《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至知之至也”,认为此节在所谓“诚其意者”之前,乃是申说致知格物之义。“臻知之臻”,注释说,或作“至”,以著明知至即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要务,所以说,都以修身为本,而不说以诚意正心为本。本是所厚者,末是所薄者。身不修而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人,不可能有。能知其本,这就是知之至者,经义初无缺漏。这些,都见解精惬。书中常引述卢文弨、段玉裁之说。有嘉庆刊本,湖州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清秘述闻再续

    三卷。清末徐沅、祁颂威、张肇棻等撰。徐沅,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济特科进士。祁颂威,山西寿阳人。张肇棻,武昌人。本书为《清秘述闻》、《清秘述闻续》(二书均已著录)之再续。《清秘述闻》及

  • 翻译六事箴言

    四卷。清代叶玉屏撰。此书主要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有关格言编辑而成,分“持身”、“持家”、“居官”、“居乡”、“处事”、“处人”六门,即所谓“六事”,格言警句言简意深。此书满语本为孟保据此汉语本译成。有咸

  • 易学赘言

    二卷。清谢珍撰。谢珍字宝斋又字瑞周。江苏武进人。此书纯以宋人义理易说为宗。于其述说之后则采先儒旧说,但不注明出处。如“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离而终于坎,离坎者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此”。这原是荀爽《释乾彖

  • 西泠仙咏

    三卷。清陈文述(1777-1843)撰。作者生平见《西泠闺咏》。陈文述诗作很多,每到一地必登临山水,探访遗迹,并以诗吟咏之。多故其诗题材广泛,山川人物尽入诗中。文述因阮元启示方始作诗,故以阮元学生自谓

  • 春秋左传读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作者承袭乾、嘉汉学传统,熟练地运用前人的文字音韵学研究成果,广泛地对《左传》和周、秦、两汉典籍进行比较研究,在考订、诠释《左传》古字古词、典章名物、微言大义

  • 老子注

    ①二卷。汉河上公注。河上公,汉代人,姓名、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老子注》,又称《老子道德经》、《道德真经注》。先秦诸子研究《老子》一书的史料今存甚少,《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还可散见残文。

  • 毛诗舒氏义疏

    一卷。旧题舒援撰。清马国翰辑。舒援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隋志》经部诗类著录《毛诗义疏》二十卷,舒援撰。《唐志》以下目录皆不著录,可见失传已久。考此书著录位在陆机《毛诗草木虫鱼疏》三卷后,后魏安丰王元延

  • 求仁录

    十卷。明潘平格(生卒年不详)撰。潘平格字用徵,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其学以求仁为宗,自言直接孟子,不入程朱陆王窠臼。此书共分为七目,一曰《学脉》、二曰《格致》、三曰《性理》、四曰《孝悌》、五曰《读

  • 恩平县志

    十卷。清曾萼修,周书纂。曾萼,福建平和人,进士,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恩平知县。旧志始于明崇祯县令宋以原,康熙间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广东巡抚陶模至恩平,询及县志,县令曾萼始于三十一年(1

  • 上元江宁乡土合志

    六卷。陈作霖编。宣统二年(1910)江楚编译局刻本。陈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清末民初江苏南京人。历任金陵官书局分校、奎先书院山长、上江两县学堂堂长、江楚编译官书局分纂、南洋官报局总纂、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