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私笺

夏小正私笺

一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直隶冀州知府。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推行新式教育。曾师曾国藩,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并为严复所译的《天演论》、《原富》作序,提倡西学。为晚期桐城派中影响最大、造诣最高的作家,对经学、诗赋、训诂、考据无不精通,兼思想开放,新旧并包,著文注意时势的变化。著有诗文集《东游丛录》、《诗说》等,后人辑有《桐城吴先生全书》。此书作于光绪八年(1882),小序略云:“新城王树楠,以所说《小正》见示。余以《小正》,古书之廑仅存者,《大戴》所集录者,汉初大师之说。其文与公羊、谷梁氏《春秋》、毛氏《诗》相上下,未可以浅陋说也。因条记所见于王书中,既以归王,因录存此册;王说之当者,亦附录之。”是知吴氏之笺《小正》,由于王书而发。因其录存一己之所见,故以《私笺》名之。考其书,于经传义理,多有发挥。有怀疑经文者,如“莠幽”二字,疑为后人所加,谓“《诗》‘四月莠葽’,《笺》云‘《小正》四月,“王萯莠葽”,其是乎?’此疑《诗》之‘萯’为《小正》之‘萯’也。若此经文有‘莠幽’之文,郑君何用致疑耶?洪震煊谓《诗笺》莠葽连文,非是。”有纠正各家训释者,如蓄兰为沐浴也,谓“臧琳云‘当依《荆楚岁时记》,引作蓄药以蠲除毒气’,而《初学记》引《荆楚岁时记》云:‘是日竞果杂药,《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据此则此月蓄药,为《小正》文,以蠲除毒气,则《荆楚岁时记》之文也。或者蓄药,即蓄兰之驳文与”。亦有以诸家训释为是者,如七月参中则旦,谓“孔广森云:‘唐一行推《小正》躔宿,以八月参中则旦为失,盖本七月经文,写者误在下章之末’,案孔移参中则旦于七月,是也”。是书名曰笺,应将经传标明,然其连混而述,不加区分,于体例不合。是书作于光绪八年(1882),有《桐城吴先生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礼记异文笺

    一卷。清俞樾(详见《礼记郑读考》)撰。俞樾在自序中言明著作此书之意图及原因:“《仪礼》之有古今文也,胡氏承珙为作《仪礼古今文疏义》,《周礼》之有故书也,徐氏养源为作《周礼故书考》,辨别异同,有功经学。

  • 沧沤集

    八卷。明张重华(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张重华,字虞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沧沤集》。是编凡八卷。前有张位、姜宝二序。张位序称其有集,有卷,先梓八卷。姜宝序称其文用言奇巧,诗则常出新意。今观

  • 等切南针

    二卷。近人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在中国大学等学校任教,编有《等韵研究》讲义,著有《反切释例》、《戴东原转语补释》等。是编上卷为切音十例、声母分等表释、切韵分等释读、声母类位呼等及切语常用

  • 甬上水利志

    六卷。清周道遵撰。周道遵,道光时人。《甬上水利志》清刻本。共六卷,此书体例乃本明潘季驯《河防一览》。先叙城内河渠。次及东西为二堤堰砌闸桥梁,即随河流所经,而附列。此编参考诸志,议论精博,订证详明。研水

  • 云石会传奇

    二卷。清包惕三(生卒年不详)撰。卷首题“惕三道人编次,肉芝先生订阅”。惕三道人即包惕三,宁波(今属浙江)人。肉芝先生即乔钵,字文衣,直隶内丘(今属河北)人,顺治间曾在宁波做官,在宝云寺得一奇石,包惕三

  • 欧阳南野集

    三十卷。明欧阳德(14961554)撰。欧阳德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居显位,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论学,至者五千人。其遇事侃

  • 周官集传

    十六卷。元毛应龙撰。毛应龙生平始末不得详知。据张萱《内阁书目》记载,应龙字介石,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大德间当官澧州教授。《周官集传》各家著录均为二十四部,原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馆臣自《永乐大典

  • 音声纪元

    六卷。明吴继仕撰。继仕字公信,一字信甫,号苍舒子,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书室名熙春堂。精音律。尚著《七经图》。卷首有焦竑序及自序,自序云:“天地有阴阳、有风气、有时令、有温热凉寒,则声有平上去入

  • 清皇室四谱

    四卷。清末民初唐邦治(生卒年不详)辑。邦治丹阳人,该谱为作者在清史馆供职时所编,分帝后、妃、皇子、皇女四编,其生卒年月大都依据《玉牒》,凡有事实可征者,皆具小传。近人张尔田撰《清后妃传》,较此书为详赡

  • 贵阳府志

    八十八卷,首二卷,余编二十卷,清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纂。周作楫,号山湖,江西泰和人,嘉庆进士,官至思南知府、贵阳知府。萧琯,字玉初,安化人,嘉庆举人,官至江西新城知县。邹汉勋(180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