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声类

声类

① 一卷。魏李登撰,龙璋辑。李登,三国魏人,字、里不详。《北史·江式传》称李登官左掖令,与孙炎同时。炎注《尔雅》盛用反切。登著此书,以声音比类相从,故名《声类》。唐封演《闻见记》谓《声类》凡十卷,收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是书大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类聚辑反切或直音相同之字为一处的字书,《闻见记》在“文字类”中叙述《声类》,姜亮夫亦谓绝非韵书。然是书对于韵书的产生有所影响,潘徽曰:“李登《声类》,始判清浊,才分宫商。”《隋志》及《新旧唐志》并加著录。后代著作多所征引,如“吅,此古文谨字也”,顾野王《玉篇》引之;“夔音人周反,或作猱。《诗》曰无教猱升木”,颜师古《匡谬正俗》引之;“菹,藏菜也”,虞世南《北堂书钞》引之;“峐,犹屺也”,陆德明《尔雅音义》引之;“轓,车之蔽也”,颜注《汉书·高后纪》引之;“拳或作捲”,李善《文选注》之《报任少卿书注》引之;“俗三里”,僧行均《龙龛手鉴·谷部》引之;“犛,羌中牛名”,丁度《集韵·三钟》引之;“,头胅也”,陈彭年《广韵》引之;“蝗音横”,宋庠《国语补音》引之;“闚,小视”,董真卿《周易会通》引之。《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可见此书为历代诸儒所援用。历元尚有传书,至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始未载及。则其亡逸,必在元明之间,可断言矣。”龙璋所辑虽有漏略,即此断简残篇,亦弥足珍贵也。是书有民国间攸县龙氏铅印《小学搜佚》本。② 四卷。清钱大昕撰。钱氏生平见“恒言录”。钱氏发明“古无轻唇音”,谓“凡轻唇之字古皆为重唇”。又谓“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认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钱氏是清代研究古声纽最有成就的学者,其说见于《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集》等。《声类》一书搜辑古籍中之异文别名音训等,以声纽贯通之,略依《尔雅》类别编辑而成。凡古今异纽等皆注明之,颇精审。是书收入《潜研堂全书》、《粤雅堂丛书》(初编第四集)、《江氏聚珍版丛书》(第四集)、《丛书集成》(初编语文学类)等。

猜你喜欢

  • 北史演义

    六十四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作者杜纲详见《娱目醒心编》。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南北朝时北朝历史故事。书从北魏宣武帝时叙起。时北魏的鼎盛时期已过,胡太后专权乱政。尔朱荣、尔朱

  • 星轺指掌

    三卷,续一卷。德国人马尔顿撰。马尔顿(1756-1821),德国汉堡人,国际法名家。乾隆五十四年(1789),撰成《欧罗巴近代国际法》,当时颇流行于世。《星轺指掌》似是该书的外交篇,道光初年法文本刊行

  • 将苑

    一卷。旧本题汉诸葛亮撰。考此书宋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见著录,至南宋尤袤(1127-1194年)《遂初堂书目》始见著录。明王士骐编《诸葛亮集》将其收入。此伪托之迹甚明,不待深辨,当是宋人之作。《四库提要》云

  • 九国志

    十二卷。宋路振撰。路振字子发,湖南湘潭人,幼年颖悟,五岁即能通《孝经》、《论语》。淳化年间考取进士甲科,授为邠州通判,大中祥符初年升为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文辞温丽,在当时为人所称道,尤长于诗咏

  • 雨中花

    岭南作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得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

  • 汉魏石经考

    三篇 清刘传莹撰。传莹字椒云,汉阳(今湖北汉阳县)人。此书是传莹同乡黄元吉根据传莹孙子的藏稿付印的。书分三篇,共十三目。前有光绪十二年黄元吉,光绪十年姚晋圻两人的序,后有光绪十年田明昶的跋。上篇考汉石

  • 四书注说参证

    七卷。清胡清焣撰。胡清焣字思平,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人,胡秉虔的祖父。是书首有清焣自序,言其“极尊信朱子,然意有所见,或与朱子不同,不欲锢没,故为参证以质之”。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书中有

  • 周易周氏义疏

    一卷。辑佚书,陈周弘正(见《周易周氏义疏》辞条)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周易周氏义疏》据《陈书》本传作十六卷,《隋书·经籍志》亦同。早亡佚。马氏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周易正

  • 濂溪志

    七卷。旁集一卷。清周浩撰。周浩,字午桥,周子第二十四世孙。濂溪,周子的营道故居,后流寓江州卢阜居所,也以濂溪名。濂溪旧志创始于明代牧守李嵊慈,其鼎革后志稿无余烬。清康熙间牧守吴大熔复纂。道光间周浩因前

  • 申子

    一卷。周申不害(约前385-前337)撰。清马国翰辑。申不害,战国时郑国人,曾任韩昭侯的相十五年,主张法治,重视“术”,强调加强君主专制。《史记·老子申韩列传》称有《申子》二篇,《汉书·艺文志》称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