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订韵字辨同

增订韵字辨同

五卷,补遗不分卷,清彭元瑞撰、郑擢彤补遗、翁方纲拟定凡例。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云楣,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至礼兵吏诸部尚书、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勤。工诗文,善鉴别书画、彝鼎。尚著《金石考文提要》、《经进稿》、《知圣道斋跋尾》等。郑擢彤字陆堂,山东莱阳人,曾官河南孟津县知县。是书彭氏自序略云:曩余初入翰林,馆课诗赋,虑舛官韵,因取《佩文韵》之重收者钞审音义,取便操觚。大兴翁学士见而借录,嗣学士视学粤东,镌示诸生,版留羊城。同人以出余手,辄来相索,无以应之,因重刻此帙,用代缮写之劳。其“例言”及一二为学士是正者概应其旧云。翁方纲“例言”七则,其要云:曩有《韵字参互》一卷,时欲增补而未暇。昨见南昌彭掌仍编修所钞《辨同》二卷,喜其详备,间有一二未尽者,因取旧稿,参校补正,析为五卷,仍用编修书名,钞写体式一依之。又郑擢彤“引言”大意谓:彭云楣先生《韵字辨同》,李沧云先生视学中州,重刻一帙。余自庚午(1810年)春,司牧孟津,取原书手自增校,亟付诸梓,以期广为流布云。末署嘉庆乙亥(1815年)初夏。本书体例是按诗韵汇辑字同韵异之字,各为标注其意义之别,如“中”字在平声一东韵者,义为内也,又中央、中酒、又姓;在去声一送韵者,义为当也、射中、律中、中兴之类。第一卷为上平声,第二卷为下平声,三四五卷分别为上去入声。补遗卷则总摄四声而一贯之。是书义例简当,行格清晰,为斯时颇受士人欢迎的著作。是书初成曾刻于江南广东河南等地,增订本系嘉庆二十年乙亥岁(1815年)青柯亭重刊者。

猜你喜欢

  • 检韵

    一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是编系为检索收入《说文通训定声》各字的韵目而作。《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以声为经,以义为纬,析《说文》九千余字为一千声,归为丰、升、临、谦、颐、孚、小、需、豫、随、

  • 周秦刻石释音

    一卷。元吾邱衍(1272?-1311)撰。邱衍字子行,号竹房,又号竹素,人称贞白先生,亦称吾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不仕,授徒以终。通经史百家之言,工篆籀,精文字音韵之学。著作尚有《续古篆韵》、

  • 思兰堂诗集

    五卷。清曾纪元(生卒年不详)撰。曾纪元字竹麟,湖南湘潭人,清末时在世。此集为曾纪元卒后,其子广武取纪元手稿编次,由王闿运勘订梓行。卷首有王闿运《序》,称“纪元幼时下笔成章,其材志不可限量,以为必有大成

  • 李氏乐书

    十九卷。明李文察撰。李文察籍贯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在官辽州同知时,上疏奏进此书,被诏授为太常寺典簿。其书有《古乐筌蹄》九卷,《律吕新书补注》一卷,《四圣图解》二卷。李文察平生所学俱见于

  • 老子化胡经残存

    二卷。唐佚名撰。关于老子化胡的传说,始于汉魏之际,晋以后又逐渐形成定论,特别是《老子西升经》等书的出现和传播,更使人相信有老子西去过关化胡之说。释道两家,各自出于不同的目的,也都承认此说,但两家所述不

  • 周易述补

    ①四卷。清江藩撰。藩字国屏,又郑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学《易》于惠栋。惠栋撰《周易述》二十卷未竟而卒,尚缺自鼎至未济十五卦及序卦杂卦二传。作者依惠栋原书体例,增补完成之。凌延堪为之作序。今存《续清

  • 诗宿

    二十八卷。明刘一相编。刘一相字维衡,长山(今辽宁长海)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是编采周、秦、汉、魏、六朝、三唐之诗,区别差次,为部二十八,子目一百五十四。陈、隋以上诗体

  • 素问玄机原病式

    一卷。金刘完素(约1120-1200)撰。医经类著作。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今属河北)人。人称刘河间。金承安年间,章宗征召不就,又赐号高尚先生。为河间学派开山鼻祖,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 按节坐功法

    旧本题宋陈抟(详见《河洛真数》)撰。古人研究养生,或强调屈体劳形进行运动,或主张存思观想,或讲求坐卧调神理气、方法不一。还有的主张按月之圆缺、晦朔弦望等不同的月日及子午卯酉十二辰进行修炼。《按节坐功法

  • 四库全书字体辨正

    四卷。清黄培芳(生卒年不详)撰。培方字子实,又字香石,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嘉庆副贡,官乳源、陵水教谕。此书与王筠《正字略》性质相同,亦为《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的重订本。卷一二为辨似上下,卷三为正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