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秘典一隅解
一卷。清张沭(详见《周易疏略》)撰,张煓注。煓乃沐之子,仕履不详。秘典者沭之书,一隅解者煓之注。此书前有序文,列汤斌、毛奇龄书二首。全文所立观点,实为姚江“良知”论。认为世上万物的变迁在于其内在的神灵。闻见的本能来源于月,神灵的智慧来源于日,寒暑季节变化来源于星,肌颅病痛来源于辰,其最终皆来自神灵。端之注乃沿其父说,认为古代圣君,蔽目塞耳,敛手立足,深居宫内,可国家却长治久安,靠的就是神灵,甚为唯心。
一卷。清张沭(详见《周易疏略》)撰,张煓注。煓乃沐之子,仕履不详。秘典者沭之书,一隅解者煓之注。此书前有序文,列汤斌、毛奇龄书二首。全文所立观点,实为姚江“良知”论。认为世上万物的变迁在于其内在的神灵。闻见的本能来源于月,神灵的智慧来源于日,寒暑季节变化来源于星,肌颅病痛来源于辰,其最终皆来自神灵。端之注乃沿其父说,认为古代圣君,蔽目塞耳,敛手立足,深居宫内,可国家却长治久安,靠的就是神灵,甚为唯心。
四卷。清胡元直(1853-1893)撰。胡元直,字子正,湖南湘潭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候选教谕。死后其门人私谥为“端敏”。元直为胡锡燕之子,锡燕尝受学于番禺陈澧,督教诸子甚勤。故元直与其兄元
三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编。此书是由赵汸记录整理的黄泽论《春秋》之语录。赵汸曾师从黄泽,其初一再登门,得六经疑义十余条以归。后复往留住二年,得黄泽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此书行文称“
一卷。清庞大堃著。庞大堃字子方,又字厚甫。常熟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官国子监学录。著有《形声辑略备考》、《古音辑略备考》、《唐韵辑略》等书。庞氏研究周易,主要遵崇惠栋、张惠言的学说。本书分
① 一卷。清王闿运撰。该书编首有他的自序,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拨乱反正,进退褒贬,生死存亡,都在三科之中;而且一予一夺,不出一字,一美一恶,不嫌同词;可惜后世作传者观听不决,守文失据,顾此失彼,以无为
六卷。《拾遗》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诗》一卷。明李昱(约1367前后在世)撰。李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著有《草阁集》。李昱元季避战乱于浙江永
四卷。清李学孔撰。学孔字瞻黄,陕西渭州人。顺治中,尝官大宁卫断事。学孔因刘恕《通鉴外纪》义类未确,端绪难明,及订正其文,撰成此编,上起盘古氏,下迄周幽王。东迁之后,因《春秋》已作,故不复录。材料大抵摭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此书乃是王世懋考证之文。书虽以《读史订疑》为名,而所言未必皆为史事。事实上,此书内容涉及考证方志、杂史、农家类事诸方面,应属笔记之流。如“鸿胪涧昆山龙鱼水”条,
二卷。清杨度汪(?-1757)撰。杨度汪,字勖斋,乾隆初由拔贡生召试鸿博,授庶吉士,改德兴县知县。笃学、工诗文。是集分为赋、雅、古今诗三个部分。其中,赋,辑《御试五六天地之中合赋》、《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不分卷。清黄奭辑。共十九条,历举伏羲、神农、黄帝、少颢、颛顼、尧、舜、禹、成汤、文王、秦始皇、项羽、汉代刘氏皇帝的生平及超人之处。多取自上古神话传说,无大价值。有汉学堂辑本。
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