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著述未刊书目
一卷。清郑文焯编。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陂、权间、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八旗汉军正白旗,光绪年间举人,官内阁中书。性喜藏书,自将搜集所得清人著述未刊稿本编为是目,又名《南献遗征》。该目依四部编排,详细著录书稿名称、卷数、作者名号以及其藏处。范希曾为之笺注,将目中所列已获刊行书稿逐条标明,未见者则照录原记,编成《南献遗征笺》。有光绪十三年(1887)苏州书局刊本、又曾连载于《国粹学报》1910年第六卷1-2期。
一卷。清郑文焯编。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陂、权间、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八旗汉军正白旗,光绪年间举人,官内阁中书。性喜藏书,自将搜集所得清人著述未刊稿本编为是目,又名《南献遗征》。该目依四部编排,详细著录书稿名称、卷数、作者名号以及其藏处。范希曾为之笺注,将目中所列已获刊行书稿逐条标明,未见者则照录原记,编成《南献遗征笺》。有光绪十三年(1887)苏州书局刊本、又曾连载于《国粹学报》1910年第六卷1-2期。
一卷。明张鸣凤撰。鸣凤字羽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桂林府通判。该书是其贬谪利州时,自京赴四川谪居地以及由谪居地回京途中所作,主要记载沿途所见之名胜古迹,于碑
杨廷和撰。杨廷和(1459-1529),明四川新都人。字介夫,号石斋,成化戊戌(1478)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十二卷。明戴冠撰。戴冠生平及事迹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此书为明代诗文别集,共十二卷;前有任仲干序,末有张鲁后识。并有明抄本传世,款式、卷帙与嘉靖刻本相似,从嘉靖刻本著录。《四库全书》馆臣评其集说:“冠
三卷。清李德淑撰。李德淑,常宁人。其余不详。此书择取古今《周易》诸本同异之处,相互考证。其中以现在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其它诸家本与王本不同者、陆德明《经典释文》、许慎《说文解字》、《史记》、《汉书》、
清文廷式(1856-1904)撰。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自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今属江西)人,光绪进士。以一甲第二授编修。德宗超授侍讲学士,因劝其变法,被剥夺职权南归。文廷式工骈体,文词超群,诗文功力
一卷。清张琴编。张琴云南安宁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历任编修、给事中、江苏督粮道等官。书中所述系其父张浩存事迹。浩存字养亭,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举,官至福建漳州镇总兵。此书版本未详。
二十五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此书又名《东莱左氏博议》或《东莱博议》。据吕氏《自序》,此书是其居东阳之武川时,与从学者议论《左传》之语及课试之文,“予思有以佐其笔端,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签署“庚申蒲朔,崇俭道人”八字。“庚申蒲朔”,可能为嘉庆五年或咸丰十年的五月初一日。不会是宣统逊政后的第九年。“崇俭道人”其姓名不详。亦不知是此书的撰者还是藏书者之雅号。本书的体例
见《儿女英雄传》。
一卷。旧题黄帝(生卒年不详)撰。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传说炎帝扰乱各部落,黄帝受各部落拥戴,率领各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属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