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声通解

四声通解

二卷。朝鲜崔世珍撰。世珍(约1473-1542)字公瑞,朝鲜忠清北道槐山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士,官同知中枢事。尚著《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训蒙字会》等。崔氏著述对朝鲜文的普及发展,对朝鲜族人学习汉语文起过重要作用,也为研究朝鲜语史和汉语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书自序云:皇明太祖高皇帝,见古韵书,愍其乖杂。当天下混一之初,首诏词臣一以中原雅音并同析异,刊定《洪武正韵》,然后千古路驳,始归于一。惟我东国世事中华,语言不通必赖传译,故设官委任,俾专其业。惟世宗庄宪大王,至诚事大,恪谨侯度,凡于咨奏必经睿览,始究学译当先音韵,创制“训民正音”,命译《洪武正韵》。又虑其浩穰难阅,而览者病焉,乃命高灵院君申叔舟,类萃诸字会为一书,冠以谚音,序以四声,谐之以清浊,系之以字母,赐名曰《四声通考》。今将《通考》一书,证据古韵,抄著音解,厘之为上下二卷。据此知是编乃订正《通考》者也。其目次曰韵母定局、《广韵》三十六字母之图、《韵会》三十五字母之图、《洪武》三十一字母之图。以《洪武正韵》为主,以平声韵统上去入声韵,声母采用三十六字母,每字之下皆注以谚文(朝鲜的拼音文字)。是书著作之旨,重在便于翻译,非专为研究音韵者也。后附《通考·凡例》一卷、《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凡例》一卷、《动静字音》一卷,旨在辨析汉音、谚音之分。论者谓是编较《四声通考》、《老乞大朴通事》二书精密。是书有奎章阁藏刊本。

猜你喜欢

  • 孔子年表

    一卷。清臧镛(1767-1811)撰。臧镛原名镛堂,字在东,号拜径,江苏武进人。曾师从卢文弨,又从钱大昕、段玉裁治经学,阮元任浙江巡抚时,臧氏曾客其幕府,助其编纂《经籍纂诂》。著有《拜纪日记》、《拜经

  • 四书益智录

    二十卷。清桂含章撰。桂含章字鉴亭,号坤三,安徽石棣(今安徽太平)人。是编有近乎讲章者,有类似语录者。大抵近乎讲章者,流于浅陋;类似语录者,陷于玄虚。其《论语》“曾子吾日三省”章,引外国人利玛窦说,谓“

  • 紫阳真人悟真篇

    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

  • 书断

    三卷。唐张怀瓘(生卒年不详)撰。张怀瓘,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尝为鄂州司马,后官至翰林供奉。张怀瓘是唐朝颇有盛名的书法家,工真、行、草书,兼善小篆和八分书。张氏曾自高矜饰,谓真书、行书可比虞(世南)、

  • 毛雅

    即《毛诗传义类》,见“毛诗传义类”。

  • 书画记

    ①六卷。清吴其贞撰。吴其贞,生平始末不详。字公一,徽州(今甘肃徽县)人。吴其贞嗜好书画,精于鉴赏,与书画收藏家往来频繁,得以广泛观阅书画真迹。凡是经他收藏或见过的书画,皆为之品题,对于书画的行款位置、

  • 枕中记

    见《枕中书》。

  • 逍遥巾

    一卷。清汤贻汾(1778-1853)撰。汤贻汾,字雨生,常州(今属江苏)人。道光间任灵丘路都司,虽是武将,擅长词曲,有传奇《剑人缘》,姚燮《今乐考证》著录十录其目。杂剧《逍遥巾》四折加一楔子,写其自身

  • 王氏丧服要记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是书对《丧服》之义加以发挥。如亲丧君来吊节,根据《土丧礼》及《丧大记》;三年丧终服不吊,及有小功丧服,改葬父母节,根据《杂记》;老疾三谏去者节,根据《丧服

  • 周易新讲义

    十卷。耿南仲(?-1129)撰。耿南仲,字希道,北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历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等职。为政畏战主和,依违迁就。《周易新讲义》原名《周易解义》,《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