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声切韵表

四声切韵表

一卷。清江永撰。此书作于康熙年间,《四库全书》收入“小学类存目”。是一部从古音研究角度分析和表现《广韵》音系的韵图。江氏对明清时代表现“时音”的韵图不满,认为应遵照中古韵书、韵图体制制作韵图。他说自己的著作是“依古二百六韵,条分缕析,四声相从,各统以母,别其音呼等列。本字之切,即注本字之下,开卷了然。”其审音标准有三:一以开合分、一以等分、一以古今音分。江氏从研究上古音的角度出发,把古今音的流变作为划分中古音类的标准之一,某些音类虽然“且从今音列之”,但有一些中古韵书中本属一类音的字却分属两类、三类,如支、虞韵即如此,这种做法造成混乱,殊不足取。本书前列凡例六十二条,备论其分析考定之意,而列表于后。韵图用三十六字母代表声类,韵类分为一百零四个大类,一类之中再按等呼的不同分列为小类。声调仍分平上去入四类。列图格式是将同韵同等同呼的字列为一栏,各类字音依类相从。每栏纵列四声相应的各个韵部,横列三十六字母。纵横交合处列字,各字下注明《广韵》反切,有些切语江氏曾加以改作。韵图形式与《切韵指掌图》及《四声等子》接近,只是没有分为独立的图而已。江氏提出“数韵共一入”之说,韵图将入声字兼配阴、阳,在凡例中他对这种处置有详细说明,主要根据是古音中的阴、入韵字通押和偏旁互谐。江氏之说得到丁显的赞赏,受到夏燮《述韵》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的批评,“数韵共一入”之说对分析上古音系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四声切韵表》有应云堂原刊本及《贷园丛书》本、沔阳陆建瀛刊本(合《古韵标准》、《音学辨微》),另有光绪二年(1876年)浔阳李氏刊本、民国壬申(1932年)湘潭孙氏家塾刊本等。

猜你喜欢

  • 闲窗括异志

    一卷。宋鲁应龙(约1247年前后在世)撰。鲁应龙,字不详,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淳祐中,尝馆于沈氏,著《闲窗括异志》一卷。《闲窗括异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通书所谈的都是神怪之事,作者借以阐

  • 大学集要

    一卷。中庸集要 一卷。清萧开运撰。开运字淳斋,湖北黄陂(今湖北黄陂)人。是书恪遵朱注,不敢少叛。就注作解,章后又附总解,但学识庸下,循文敷衍,无所阐明,甚至不免谬误。如“大学之道”,注云“大学者,大人

  • 洙泗考信录

    四卷。余录三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等县知县,精通经史之学,开近代疑古风气之先。著有《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保越平闽实录

    一卷。作者不详。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即富喇塔。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帝命富喇塔等率兵讨之。本书所记即富喇塔在温州与耿军作战及暂回处州之事,起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

  • 御制避暑山庄记并三十六景诗词

    二卷。清圣祖仁皇帝御纂。康熙五十年(1711)成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肇建避暑山庄,为时巡展观,临朝听政之所。其位处热河承德东北,周迥16余里,具胜景36处。五十年六月,圣祖自制山庄避暑记一章

  • 续行水金鉴

    一百五十七卷。清黎世序等奉敕撰。此篇乃续傅泽洪之书而成。世序校阅档案,咨取图籍,以康熙六十年(1721)后,各书所载事宜,均载录完备。其于六十年以前之事关工程者,亦摘录之。道光十二年刻本。所述内容为:

  • 广雅义疏

    二十卷。清钱大昭撰。钱大昭(1744-1813)字晦之,号竹庐,又号可庐,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大昕之弟,比大昕小二十岁,事兄如严师,得其指授,时有两苏之比。淡于仕进,嘉庆元年(1796年)方

  • 草草草堂诗选

    二卷。《词稿》一卷。清黄纯嘏(1758-?)撰。黄纯嘏,原名鼎晋,一名晋,字锡之,号梦余,自号虹桥旧主人。祖籍安徽歙县,后迁江苏仪征。黄纯嘏天性闲雅,不乐仕进,父辈时家道中落,黄纯嘏奔走江汉间数十载,

  • 寿藻堂诗集

    八卷。清陈作霖(1837-?)撰。陈作霖,字伯雨,晚号雨叟,可园老人、冶麓老人,重光耄道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咸丰元年(1851)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举人,曾得侯补教谕衔,终生不得实授官职

  • 历朝崇经记

    一卷。清赵继序(详见《周易图书质疑》)撰。本书卷首有自序,历记从汉至明崇经的递变,由于崇经相同,而所见各异,大约可分为三期:一期为汉,六朝附之;二期为唐、宋;三期为元、明。大抵唐宋以前,还遵从汉代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