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友斋丛说

四友斋丛说

三十八卷。明何良俊(?-1573)撰。何良俊字元朗,号柘溟,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与其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以“二陆”比之。何良俊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所藏书四万卷,一一涉猎。在海上筑有清森阁,藏有名画百签,古法帖彝鼎数十种,后以岁贡生入国学,因有俊才,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与赵贞吉、王维桢等相处甚欢。不久称疾归。著有《何氏语林》、《何翰林集》、《四友斋丛说》等。此书分经、史、杂记、子、释道、文、诗、书、画、求志、崇训、尊生、娱老、正俗、考文、词曲十六类,又附有续史一类,共计十七类。杂引旧闻,并加以论断,有考证和评论,对明代史实、地方掌故与士大夫的轶闻多有记录。一般说来,其考证较平常,而议论多可取。如谓《史记·游侠传》序论为司马迁愤激之言,并非庄语;其文章之抑扬出入,富于变幻,不是《汉书·游侠传序》所能相比(“史”一),确属公允之评。又谓明成祖修《五经四书大全》之后,不用汉儒之说,专重程朱传注,学者但据以略加敷演,凑成八股,便取科第(“经”三),也颇为切中时弊之论。其记南京各衙门摆酒宴客的陋习(“史”八)、正德十年以后松江征收钱粮的情况(“史”九)、记隆庆时纂修实录的草率(“史”四)、松江人民以歌谣联语对府县官的讽刺(“杂记”)等等,均能表现明代的政治面貌。其记考功郎中寄耳目于皂隶,纵之为恶,尤为痛切:“南京考察,考功郎中或有寄耳目于皂隶者,故其人狞恶之甚。纵考功不以之为耳目,然此辈皆积年狡猾之人,好生唇吻,群类又多,转相传播,其言易售。故各衙长官但能打皂隶,则为有风力者矣。然数十年来无一人也。”(“史”八)由此可见明末政治的腐败。此外,如记文征明拒绝为权贵作画,唐伯虎佯狂以摆脱朱宸濠的羁绊,马中锡有所感而撰《中山狼传》等轶闻,也有助于研究文史。只是书中的经、史、子诸门,多摘抄经传子书的原文,不加评述,显得毫无意义。另外何良俊对海瑞令东南豪绅退田一事,表示反对,认为非善政(“史”九),则反映出当时一般封建士大夫维护大地主利益的立场。此书初本三十卷,刻于隆庆三年;续撰八卷,合为三十八卷,重刻于万历七年。以前常见的是《纪录汇编》的六卷摘钞本,现有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元明史料笔记丛刊》足本。另有《四友斋丛说摘抄》七卷,有《纪录汇编》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商务印书馆据此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另有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

猜你喜欢

  • 说文理董外传

    九卷。近代吕翼文(生卒年不详)撰。吕氏家里仕履无考,惟知他是近代学者王闿运(1833-1916)的学生。根据有二:一是喻谦所述王氏之《六书存微》,卷末附有吕氏所述《说文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诸例》;二是是编

  • 绿溪全集

    五种,六卷。清靳荣藩撰。靳荣藩字介人,黎城(今属山西省)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年间进士,曾官河南新蔡知县。靳氏熟于明史,著有《吴诗集览》,于吴伟业诗中有犯忌之处多为删除,然征引掌故,颇为详博。五种为《绿

  • 有福读书堂丛刻

    十七种,三十六卷。清吴引孙编。吴引孙字茨甫,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据其自序云:“余不敏,不敢谓祸福感应,非神道设教之征权,亦不敢谓小学格言,非圣贤成德之先路。爰不揣迂陋,于藏书

  • 四书初学易知解

    十卷。清邵嗣尧撰。邵嗣尧详《易图定本》条。此书每章前为口义,后附论断,乃专为童蒙讲解而设,故曰“易知”。书中偶有偏激之见,如解《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谓不仅不义之富贵于我如浮云,即使合义之

  • 天壤阁丛书

    二十种,四十九卷,增刊六种十一卷。清王懿荣(1845-1900)编。王懿荣字正孺,又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年间进士,任国子监祭酒兼练兵大臣,卒谥文敏。博学能文,喜好金石训诂之学。丛书所收著作,多为王

  • 唐代丛书

    见《唐人说荟》。

  • 灵山县志

    十二卷,清黄元基修,吴苏海纂。黄元基,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灵山县知县。吴苏海,时任教谕。灵县自明代以来叠遭兵燹,卷帙散失,文献无徵。康熙十一年(1672)县令林长存,博采耆旧,

  • 利川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何蕙馨修,吴江纂。何蕙馨,字仲香,河南息县人,增贡,官利川知县。吴江,字枫桥,本县人,贡生。按利川,向属土司,明以来,先属菱州,后属施州卫,乾隆元年(1736)改利川县,以忠孝、忠路

  • 司牧宝鉴

    一卷。清李容撰。李容(1627-1705),《国朝先正事略》本传作李,字中孚,号二曲,一号惭夫,又自署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陕西周至人。少孤家贫,苦读经史子集,旁及佛、道经藏、稗官小说、九流百

  • 说文经典字释

    一卷。清高翔麟(生卒年不详)撰。翔麟字文瑞,号芾堂,江苏吴县人。少从钱大昕游,通小学。嘉庆戊辰(1808)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湖南衡永郴桂道。是书对《说文》称引异者,详其训诂,又搜取他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