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咸宁县志

咸宁县志

①十二卷,清何廷韬修,王禹锡纂。何廷韬,字毅庵,辽东沈阳(今东北沈阳)人,由官荫官咸宁知县。王禹锡,字耐庵,本县人,任山东长山丞。明顺天时,学博伍福始修县志,纪载凡例皆扼要。万历三十三年(1605),县令王元炳、邑人孟养浩重修县志,辑成六卷。康熙三年,何廷韬莅任,以志久失修,事实更变,而未敢私附编纂之役。适值续修三楚全志,征邑志于各州县,遂延王禹锡等搜集旧志,专加编辑,书成。康熙四年(1665)刻印。全书十二卷,无凡例,分五十八类,其星野、舆图、形胜、方域、乡里、公署、城池,各自为类,学校,附学制、职役、庙制、官舍、学田、书院、乡饮;秩记,附名宦、乡贤、坛壝;山川,附湖潴;田赋至人物列传,三十二目,又各自为类;艺文,记疏铭诗,各体分列;文昌阁别立一门,不附于古迹、祠祀类,而阁中赋序铭记,分为子目。此志纲目混淆,次序紊乱,而旧志简略,无所依据,急就成书,未曾细为参酌。② 十五卷首一卷。清陈怡、沈宝楠修,雷以诚、陈国正纂。陈怡,字心台,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沈宝楠,字粟香,浙江桐乡人,进士,二人前后官咸宁知县。雷以诚,字春霖,本县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官至礼部给事中。陈国正,字愚溪,本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天门教谕。县志自康熙四年(1665)县令何廷韬修后,二百余年未曾修辑。同治四年(1865),陈怡即任,奉檄纂修邑志,以备修省志采辑之用。五年(1866)开局,延雷以诚等广搜旧志,仅得康熙志为底稿,未及成书,陈怡去任,沈宝楠继之,遂付梓,数月书成刻印。江西奉新县志,立纲分目,开卷了然。前志载公署、学校、仓廒、寺观,兵燹之后,半多颓废,仍备录以存古制。自康熙迄此,忠孝、节义、仕宦、科甲,旁搜遍访,依类补录。前志录文弃武,此编访录以昭文武并重之意。秩官、人物两类,名宦先贤,均遵前志备登,并各方采访。补录以免遗漏。艺文类,前志已载的,依旧录刊,前志未及者,征集补入。杂志类,仅录灾祥仙释,凡怪诞不经之事,不论前志有否,皆删削。此志纲举目张,秉笔矜慎,远胜康熙《咸宁县志》。

猜你喜欢

  • 周易义参

    六卷。清于琳撰。于琳字员瑕,号甘山,平湖人。明天启时诸生。此书因循旧说,依文训释,基本上没有发明。末尾列有三十三个图,也都是抄袭旧图而对其稍稍作了改变。其中于琳自己作的,如在天成象图,以日星霞露虹左列

  • 东朝记

    一卷。原题海上王泌著。王泌,生平事迹不详。因懿文太子最初读书大本堂,故题书名《东朝记》。是书记述明懿文太子和建文帝诸事迹。多为《明史》未载,或有异。有《广百川学海》本。

  • 小名录

    二卷。唐陆龟蒙(?一约881)撰。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武后朝宰相陆元方之后。少高放,精通六经,尤其是《春秋》。考进士不中,于是弃之而去,做湖州刺史张博的从事。之后,退隐松江甫里。朝

  • 春秋左传典略

    十二卷。明陈许廷撰。许廷字灵茂,海盐(今浙江海盐)人。万历诸生,以荐授兵部司务。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每公一卷,摘录《左传》中的语句,加以考核,繁征博引,证以他书,不专主于疏通经义。该书体例芜杂,

  • 钦定周官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敕撰,乾隆十三年(1748)钦定。据雷熔《方苞行状》载为方苞撰,沈廷芳为方苞传亦略同。方苞生平见《周官集注》。《钦定周官义疏》为清政府钦定《三礼义疏》之第一部。《汉志》载《周官经

  • 易纂

    一卷。辑佚书,唐僧一行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一行姓张,魏州吕梁(今河北大名一带)人,先名遂,后为僧,隐于嵩山,卒谥大慧禅师。其事见于《旧唐书》本传。此书不见于《唐书·经籍志》及《宋

  • 朱文端公行状述

    一卷。清朱必阶等撰,所记乃其父朱轼事迹。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进士,历任浙江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官,卒谥文端。此编

  • 濮州续志

    二卷,清郅玠修,任焕纂。郅玠,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知州。任焕,本州人,岁贡。康熙四十九年(1710),郅玠奉府檄修县志,召集同僚,聘请任焕主纂。沿袭旧志续修。凡前志所

  • 书林清话

    十卷。清叶德辉撰。叶德辉(1865-1927),字焕彬,号直山,又号郋园,湖南长沙人,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平生致力于古籍的收藏和校勘,而且注重目录学

  • 经传小记续

    一卷。清刘宝楠撰。刘氏有《经传小记》三卷,此卷乃系后续。凡《诗》一条,《周礼》一条,《仪礼》六条,《礼记》二十条,《尔雅》十六条,《大戴礼》七条,此外则《韩诗外传》、《说苑》、《新序》各数条。纠订讹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