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观彖

周易观彖

十二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李光地曾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求复用朱子古本。此编仍用注疏本,大概成书于《周易折中》之前。他的语录和《榕村全集》所载,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而此书则只是说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亦未竟其说。其余均是发明易理,兼证易象,于数学则略而不谈。认为邵雍之学是易外别传,他解《系辞传》“知者观彖辞,则思过半矣”两句,说彖辞所取,或有直接用其爻义,或有通晓时宜而爻义吉凶准以此为决者。因此以此观之,不中不远,只以其合始终以为质,故时物不能外等等。“观彖”之名大概取自此。他解九四“重刚而不中”句,不以“重”字为衍文。解“履霜坚冰阴始凝也”一句,不从《魏志》作“初六履霜”。解“后得主而有常”句,不从程《传》增加“利”字。解“盖言顺也”句,不把顺字当慎字解。对“比吉也”句,“比之匪人”句、“同人曰”句,“小利有攸往天文也”句,“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句、“渐之进也”句,“上九鸿渐于陆”句,“与地之宜”句,均不从程《传》、《本义》脱误之说。只依据《汉书·律历志》移“天一地二”二十字,遵从程《传》。“能研诸侯之虑”句,“侯之”二字属衍文,遵从《本义》。其大旨虽与程、朱二家有相当的出入,但其理能够相互发明,有异同但无抵触。收入《四库全书》、《榕村全集》,有贵州刻本,嘉庆九年梅映壁刻本。

猜你喜欢

  • 四教义

    六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四教义》即是智所作《维摩诘所说经玄义》之初章。在初章基础上进一步离析广义,作有六万余言,超过原在玄义所述初章份量的三分之二。《四教义》文开七

  • 本经

    见《神农本草经》。

  • 读书敏求记

    四卷,清钱曾撰。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父钱裔肃和族曾祖钱谦益都是藏书家,受他们的影响,钱曾自幼喜

  • 王氏家藏集

    六十八卷。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忤中官刘瑾等屡被贬谪。嘉靖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后累官至左都御史

  • 唐贤三昧集

    三卷。清王士祯(1634-1711)编纂。王士祯本名士祯,因避讳作士正,改作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王士祯为一代宗匠,著述颇丰

  • 西台奏议

    一卷;京兆奏议一卷;附曲徙录一卷。清杨素蕴撰。杨素蕴字筠湄,一字退庵,宜君(今属陕西宜君县)人。顺治进士,曾任东明知县,后授御史之职,为人亢直敢言,前后上章十几次,皆切中时弊。因疏劾吴三桂,而遭降职。

  • 俄国新志

    八卷。英国人该勒低撰。英国人傅兰雅(John Fryer)、程潘松同译。书八卷,列目十六章。卷一,第一章,记地面积及人数。卷二,第二章,记制造工艺及地产之物。卷三,第三章,记通商贸易并船务。卷四,第四

  • 塞北小抄

    一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二年(1683),高士奇扈驾北巡,至鞍匠屯,遇疾而归。本书即记其途中见闻及康熙帝对其恩遇之事。自鞍匠屯以后,则据康熙回京后宣示按日添载。其中考订塞外古

  • 劝学篇

    二篇。清张之洞(1837-1909)撰。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光绪十年(1884),任两广总督。光绪十五年(1889),任湖广总督,开办

  • 伸顾

    一卷。清易本烺撰。是编专门伸发顾炎武古音入声分配之说。顾氏入声之分配,学者或有异辞,本烺有慨于此,遂逐部约顾说大意而自以意反复疏证之,诚顾氏之功臣也。有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余草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