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张氏集解

周易张氏集解

一卷。辑佚书,晋张璿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张璿不见《晋书》,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知其为安定(今甘肃泾川县)人,官至东晋秘书郎参著作。《经典释文》云此书十二卷,《七志》作十卷。《隋书·经籍志》作八卷,并称已残缺。《唐书·经籍志》作十卷。张璿集钟会、向秀等二十二家之说,以向秀为本,撰为集解,与荀爽九家集解并称。原书早佚。马国翰据《经典释文》、《周易正义》、《周易集解》、《文选注》等诸书,辑为一卷。马氏又详为考证,颇多卓见。今存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实录

    十二卷。明邓来鸾撰。来鸾字绣青,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天启壬戌(1622)进士,官至武昌知府。该书专为科举应试而作,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主;《左传》则只载有关经题的文字,凡与胡《传》不合的都予以删削。

  • 御选唐宋文醇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

  •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六卷。明王骥德(?-约1623)撰。骥德字伯良、伯骏,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骥德精研音律,知名于世,为山阴徐渭弟子,曾为吴江沈璟撰《南曲谱》序,天启四年(1624)毛以燧跋骥德《曲律》称其新

  • 吴文端集

    四十卷。明吴一鹏(1460-1542)撰。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选庶吉士,累擢礼部左侍郎,进尚书,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致仕,谥文端。一鹏为官力争大礼

  • 孝经直解

    一卷。清刘沅撰。刘沅认为《孝为经。纬书附会孔子有“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之言,不足信。至于字句之伪,古文今文之辨,文义无大乖离,可无需争论。故于“仲尼闲居,曾子侍坐”,援引毛奇龄说以驳吴澄,认为“坐”字不

  • 文选楼藏书记

    六卷,清阮元撰。此目多收江南传钞本,每卷分类排列,记书名、卷数、版本,略述内容,卷末集部多缺此项。有民国间传钞本。

  • 柳塘诗集

    十二卷。清吴祖修(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吴祖修,字慎思。江苏吴江人。本集是其子吴大庚编纂,后有大庚跋。称祖修在时,曾版行五七言古诗,已而悔之,谓诗当以编年为次,不当分体。今所编诗十二卷,其本出自祖

  • 垛积比类

    四卷。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撰。这是自朱世杰《四元玉鉴》之后讨论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最优秀的著作,也是李善兰的代表作。自序中不详撰著年月,当代中算史家李俨、钱宝琮认定其时当在1859年之后,而李迪则

  • 六书假借论

    一卷。清曹应钟(生卒年不详)撰。应钟字念生,安徽歙县人。工篆书,著有《啖敢览馆稿》。是编即《啖敢览馆稿》中之一篇,专论六书中之假借。其论曰:“要不外乎郑氏(郑樵)所谓有有义之假借,有无义之假借;赵氏(

  • 庄子平议

    三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此书是俞樾《诸子平议》第七种。前人研究《庄子》,认为不明音训不足以究其旨,所以清代学者都非常重视音训。俞樾作《庄子平议》,所言声训,也不外于此。其训《德充符》中之“淑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