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寿堂二王帖
四卷。清代瑛棨摘摹宋拓。瑛棨,字兰坡,生平籍贯不详。此帖成于咸丰十一年(1862),刻于西安。据作者自题,瑛氏自藏有宋拓《二王帖》,其字势纵横变幻,令人爱不释手,作者便于“公余之暇,择其尤佳者汇为四卷,并于各帖后楷书释文”,以裨后代学者。该帖虽然作者自称“择其尤佳”,实际上,其去除择取却未尽人意;摹刻的字体书势更是丰肥少韵致,有的笔画亦有失当之处,不必说不如宋拓本,就是与明刻本相比,也要逊色不少。只有每帖之后所附的释文,于后学者不无益处。有长白瑛氏本。
四卷。清代瑛棨摘摹宋拓。瑛棨,字兰坡,生平籍贯不详。此帖成于咸丰十一年(1862),刻于西安。据作者自题,瑛氏自藏有宋拓《二王帖》,其字势纵横变幻,令人爱不释手,作者便于“公余之暇,择其尤佳者汇为四卷,并于各帖后楷书释文”,以裨后代学者。该帖虽然作者自称“择其尤佳”,实际上,其去除择取却未尽人意;摹刻的字体书势更是丰肥少韵致,有的笔画亦有失当之处,不必说不如宋拓本,就是与明刻本相比,也要逊色不少。只有每帖之后所附的释文,于后学者不无益处。有长白瑛氏本。
十二卷。清代释函是(1608- 1685)撰。函昰,俗姓曾,号天然。番禺(今广州)人。天然禅师兴趣广泛,尤喜作诗,是清代有名的诗僧。他所作的《天然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书中就他一生参佛奉法,喜
十卷。清代释德能(生卒年不详)撰。德能,俗姓魏,字浴日。楚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县)人。德能所撰《弁山龙华浴日能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所言法事,皆为德能禅师学法弘道所言。其中可见德能禅师对
七卷。明尹宾商撰。尹氏无史传,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从其书题名知,其号白豪子、毫翕,汉川(今属湖北)人。生活在明末。《千顷堂书目》著录“尹商《阃外春秋》三十二卷,注:汉阳人。又注:别本‘汉’作‘濮’。
二十卷。元朱公迁(生卒年不详)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著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
十六卷首一卷,清吴章祁修,顾士英等纂。蓬溪县志,明以前无闻。清康熙间创于县令沈之彪,而散佚于吴三桂之战乱,越四十年而县令徐缵功重辑之。又七十余年,时乾隆五十一年(1786),郡守张松孙倡修潼属八邑志,
十九卷,清梁弘勋等修,胡定纂。梁弘勋,陕西长安人,袭祖功三等男,乾隆十五年(1750)任南雄知府。胡定,南雄人,郡中给谏。旧志自宋嘉定十三年(1220)创修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八度续修,此后知
二十卷。清汪撰。字欲括,号容川,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宝庆府同知。据其自序,十翼之作广大精深,显羲画所示无言之数,衍文周含而未发之精。其以六十四卦反复于十翼中,以辞合象
① 六卷。元释大圭撰。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晋江(今属福建)人。至此间,居泉州紫云寺。其集本二十四卷:梦法一卷,梦揭一卷,梦事一卷,诗六卷,文十五卷。后世以其梦法、梦偈、梦事皆宗门语录,杂文亦多青词疏引
一卷。南朝宋任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是书十卷,注云“宋太尉参军任预撰”。今只存二条,一论帝王之改乐,一论稷坛之方位。盖当时条为上议礼之件,故称条牒,非为说经而作。其论
十二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山东滋洋县人,号真谷。《史记评注》卷一卷二为本纪,卷三为表,卷四为书,卷五、六为世家,卷七至十二为列传。共十二卷。所评注,多摘篇中要旨,如评楚汉之争,非此战,则项羽不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