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兴丛书

吴兴丛书

六十六种,八百一十四卷。清刘承干(1882-1963)编。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浙江上虞人。官吏部郎中,藏书家,著作有《海东金石苑》、《京师坊巷志考证》等。丛书收湖州一郡先贤著述六十六种,按四部分类,经部收宋沈该《易小传》六卷《系辞补注》一卷等十三种;史部收清吴兰庭《五代史记纂误补》四卷等十种;子部收明温璜《温忠烈公遗稿》二卷《附录》一卷等八种;集部收元黄玠《弁山小隐吟稿》二卷等三十五种。其中宋元明三朝著作十七种,其余均为清人著述。宋元人著作如宋谈錀《吴兴志》二十卷、莫君陈《月河所闻集》一卷、元黄玠《弁山小隐吟稿》等,均选精校最足本;清人著作则大半用未刻稿本。丛书为缪荃孙校勘审定。有民国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参两通极

    六卷。明范守己撰。守己字介儒,号岫云,河南洧川(今河南鄢陵县一带)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曾著有《肃皇外史》四十六卷,《御龙子集》七十七卷,《郢垩集》十二卷。《参两通极》系《御龙子集》之一种,清光

  • 两朝宪章录

    二十卷。明吴瑞登撰。瑞登字云卿,明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由贡生官光州训导。著有《两朝宪章录》、《绳武编》。薛应旂纂洪武至正德九朝事迹为《宪章录》,瑞登因辑嘉靖元年(1522)至隆庆六年(1572)凡五

  • 温州经籍志

    三十三卷,首一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浙江瑞安人,著名学者、目录学家。同治六年(1867)中乡试,晚年主讲温州师范学校,任浙江教育学会会长。该书

  • 工业与国政相关论

    二卷。英国司旦离遮风司(详见《富国养民策》)撰,美国卫理(1854-1944)、乌程王汝同译。卫理,美国美以美会教士,外交官。1887年来华,在南京传教。1896年任上海领事馆翻译。1898-1901

  • 左传抄评

    残本二卷。明穆文熙(1528-1591)批辑。文熙字敬止,号少春,东明(今属山东省)人,嘉靖时进士,官至魏郡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副使。此书现存高丽刊本,可惜首尾都已残阙,今存仅第七、八两卷。据清代学

  • 鹤和篇

    三卷。明闪仲侗(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闪仲侗,字士觉,永昌(今云南保山)人。举人。其生卒仕履未详。考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有闪仲俨,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当即其兄弟。仲侗自称崇祯四年(1631

  • 安危注

    四卷。明吴甡编。甡字鹿友,南直隶兴化(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该书主要辑录汉晋唐宋几代将相生平事迹。其题目取自陆贾《新语》中“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

  • 明儒林录

    十九卷。清张恒撰。张恒字北山,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卒年不详。与朱彝尊为表兄弟,但二人志向颇异,彝尊志在稽古,张恒则志在讲学。本书记载明代两浙地区诸儒言行。《四库提要》称其所载未为详备,而附采语录之类

  • 家礼增解

    十卷。朝鲜李宜朝编。李宜朝为李縡门人,生平及事迹未详。自朱子《家礼》问世,历代都有注家,然而能详明礼制因革、洞悉常礼与变礼、阐发《家礼》精髓的实不多。李宜朝之父曾辑古今礼制,分门类附于《家礼》各门之后

  • 尚书通考

    十卷。元黄镇成(1287-1362)撰。镇成字元镇,江浙省邵武(今属福建)人。元代经学家、文学家。屡试不第,历游南北,后归隐故乡著书,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及赴任而卒。著述除《尚书通考》之外,尚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