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名理探

名理探

五卷。葡萄牙傅汎际(?-1653)译义,清李之藻达辞而成。汎际字体斋,耶稣教士。泰昌元年(1620年)来澳门,曾在嘉定、杭州、西安等地传教。在杭州时与李之藻译有《名理探》十卷、《寰有铨》六卷。据之藻《寰有铨·序》云:“余自癸亥归回,即从修士傅公汎际结序湖上,形神并式,研论本始。”《名理探》初刻于崇祯四年(1631),原十卷,今仅存五卷,殆非原刻本,抑或刻而未竣之本。后附有陈垣撰《李之藻传》。马良传序说:“之藻所译《寰有铨》、《名理探》,至艰深,而措辞之妙,往往令读者忘其为译文,非博极群书,曷克臻此?”这部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是近代学者参见名学输入中国之渊来的重要著作,文献价值极高。现存的通行本为:辅仁大学影印新会陈氏抄本。

猜你喜欢

  • 四书讲义日孜录

    十二卷。清李求龄撰。李求龄字彭山,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受业陆陇其之门,以理学自任。是书卷首有窦光鼐序及其子壘芝跋。跋云“日孜录者,仿困勉而为谦词也”。书的大旨以《四书大全》为主,附以《朱子蒙存

  • 怡情佚史

    见《品花宝鉴》。

  • 逃虚子集

    十一卷。《类稿补遗》八卷。明姚广孝(1335-1418)撰。姚广孝幼名天禧,本医家子弟。江苏苏州人。元至正年间出家为僧,法号道衍。晚年自称逃虚老人,又称懒阁翁、独庵老人。入明后永乐帝赐名广孝,字斯道,

  • 公余笔记

    二卷。清张文炳(详见《易象数钩深图》)撰。此书是文炳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时,奉敕撰著。全书共八十一篇,每篇独立篇名,全系讲学之文,并杂以佛学、丹经之语。

  • 左国腴词

    八卷。明凌迪知撰。迪知字稚哲,号绎泉,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生卒年不详。著有《万姓通谱》、《太史华句》、《两汉隽言》、《文选锦字》、《名世类苑》、《

  • 书山遗集

    二十卷。元吴会(?-1388)撰。会字庆伯。金溪(今属江西)人。至正三年(1343)举乡荐第一。入明不仕。以一足废,自称独足先生。所作诗文名《独足雅言》,共二十卷。已散佚。此集为其裔孙吴尚纲编定,更名

  • 刍荛录

    二十卷。明冯恩(1496?-1576?)撰。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擢南京御史官至大理寺丞。冯恩官御史时,疏劾张孚敬、方献夫、汪鋐等权臣获罪。下狱论死,及朝审不

  • 春秋内传古注辑存

    三卷。清严蔚(详见《诗考异补》)撰。蔚字豹人,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笃于信古,辑有鲁、齐、韩三家《诗》,对《左传》用功尤深。此书采录《经典释文》、《五经正义》、《史记》《汉书》《三国志》旧注、唐人类书

  • 宣恩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张金澜修,蔡景星、张金圻纂。张金澜,浙江平湖人,监生,官宣恩知县。蔡景星,湖北蕲州人,举人,官训导。张金圻,金澜三弟。乾隆四十四年(1779)县令贾思谟撰志稿一卷,蔡景星等据此为底本

  • 通鉴释例

    一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该书为司马光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光遗稿已散乱,仅存的一部分,脱略亦十分严重,于是光曾孙司马伋将其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付之于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