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司马法

司马法

一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穰苴兵法》。”由此可知,此书非司马穰苴自撰,为战国初齐国诸臣所追辑而成。隋、唐以来诸史志书目皆以为司马穰苴自撰,误。《汉书·艺文志》著录《军礼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入礼类。《隋书·经籍志》著录成《司马兵法》三卷,后世通行本,以篇页无多,合并为一卷,《四库全书》本因之。全书四篇,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武经七书》本《司马法》分三卷。以仁本、天子之义为卷上;定爵为卷中;又从严位中析出一篇,名“用众”,共二篇为卷下。另有佚文六十余条,一千六百多字,见《玉函山房辑佚书》及《续编三种》。此书要旨崇尚仁义,开篇云“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为正。”故班固列是书入礼类,不为无据。在治军思想上“尚法”为主。“治国尚礼,治军尚法”,二者不同,“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天子之义》)。治军不同于治国,必须赏罚分明,这种思想是可取的。此外,书中所云“五虑”,即顺应天时、广集财富、人和、地利、兵器精良。战争中要善于从众寡、轻重、治乱、进退、难易、固危、先后、息怠、强静、微静等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这些论述均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弥足珍贵。此书向为后世所重,其所阐述的以法建军思想和具体的军法内容,无不为后世奉为圭臬。学者论周代兵制也多所采资。宋代此书列入《武经七书》,成为武举应试的经典之一。此书的刊本极多,宋刻《武经七书》本为现存最早刊本。它如《兵法汇编》本、《曾氏丛书》本、《诸子萃览》本、《子书百种》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续古逸丛书》本等,不一而论。新刊本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此书的注本很多,现存较著名的古注本有宋施子美《武经七书讲义》中的《司马法讲义》,明刘寅《司马法直解》。今人注本有李零《司马法译注》,1992年6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西汉年纪

    三十卷。宋王益之撰。益之字行甫,象之兄,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官至大理寺直。谙熟两汉掌故,著有《西汉年纪》、《汉官总录》、《职源撮要》。该书记西汉一代史事。取材《史记》、《汉书》,旁及

  • 谭藏用诗集

    一卷,《集外诗》 一卷。宋谭用之(生卒年不详)撰。用之生平籍里不详,约唐末宋初人,字藏用。善为诗,太原王景绝南游嵩、洛,用之与之为友,以文章相砥砺。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全唐诗》等均有文载入,诗集

  • 东林本末

    ①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

  • 周易宋氏注

    一卷。东汉宋衷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宋衷《后汉书》无传,《三国志》虞翻传及刘表传注中作宋忠。宋衷字仲子,南阳章陵(今河南南阳一带)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称宋衷《易注》凡九卷,七录、七志作十卷。

  • 晴雪楼遗稿

    一卷。清高祥撰。高祥,生卒年不详,字织云,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高吉豹之女,姚炳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刊刻年代不详,大约刊于嘉庆间。

  • 毛郑诗考正

    四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号杲溪,休宁(今安徽屯溪市)人,清代著名思想家、考据学家。商贩家庭出身,少而好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江南乡试,后屡考进士不第。乾隆

  • 忠武志

    八卷。清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字运青,又字宽宇,遂宁(今属四川)人。康熙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随索额图与沙俄谈判,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又曾奉命治理黄河。著作除本书外,尚有《圣谟

  • 说文引群说故

    一卷。近代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光绪间侨寓吴县。著有《南献遗征》、《廋碧词》、《大鹤山房诗文集》等书。是书系探究许学渊源,考释所采诸说的著作。郑氏以为“治

  • 说文声系

    十四卷。清姚文田撰。参见《说文校议》。此书本《说文》谐声之字以求声音之原。姚氏认为段玉载《六书音均表》多言合韵,而里巷歌谣天籁自发,音谐则用,讵识部居?故合韵之说不可用也;孔广森《诗声类》又创为对转之

  • 麟经指南

    一卷。退修庵撰。退修庵,当为元末明初人,生平事迹不详。前有自序,称自幼习经,以举进士为业。兵火之后,因闲暇,就“条分大意,立题命意”,并引先儒破题。该书从《春秋》中拟定一些题目,并作出破题,供土子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