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可园诗存

可园诗存

二十八卷。清陈作霖(约1890前后在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元年(1875)举人,卒年八十四岁。《可园诗存》共收古、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首卷曰《烬余草》,依次为《泛梗草》、《观濠草》、《浮淮草》、《泛湖草》、《京江草》、《喜闻草》、《息影草》、《上计草》、《课圃草》、《倦游草》、《冶簏草》、《祥琴草》、《旷观草》、《石城草》、《盛山草》、《蟠园草》、《近游草》,末二卷曰《蠹窠草》。集中之诗所作时间始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终于宣统二年(1910),记叙了陈作霖一生经历,可把诗集当作其年谱看。其诗境发生过三次变化:少年时期谈经咏史、即景言情;青年时期遭逢太平天国时的战乱,诗情为之一变,长歌告哀,幽忧抑郁,《感事新乐府》九首、《哀江南后曲》、《江南总统行吊将军门国梁》等诗都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壮年时期恰值“同光中兴”,他醉心科举,角胜名场,诗风又为之一变,《上计草》中的诗篇,就是光绪初年两应礼部试所作;进入暮年,屡试不第,遂淡泊进取,诗境再变,其内容多写超然物外之情,寄意山水之兴,时有讽喻之吟,登临之作。如《蔡村早发》:“上书已报罢,倚闾望我归。驱车出都门,不敢稍迟回。”七律《述怀》有句云:“三春芳草牵情切,几辈黄粱入梦酣。”都是这一心情的流露。语言轻巧平实,感情纡徐恬淡。有宣统庚戌江宁陈氏刊本。又有1919年铅印本。

二十八卷。附《可园词存》四卷。陈作霖(1837-1920)撰。陈作霖,字雨生,又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后经春闱三试,被放南归,自此便息影家山,淡于进取,研读文史,潜心著作。曾任江宁府志局分纂,主讲各书院。晚年曾助徐世昌编辑《晚晴簃诗词》。主要著作有《可园诗存》、《可园文存》、《可园词存》、《寿藻堂文集》等。《可园诗存》首卷名《烬余草》,其次依序为《泛梗观壕》、《浮淮泛湖》、《京江喜闾》、《息影上计》、《课圃倦游》、《冶麓祥琴》、《旷观石城》、《山蟠园近游》,最末为《蠹窠草》。起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终于宣统二年(1910),共收古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陈作霖自序谓己年才龆龀,即喜为诗,平生诗境三变,此天运之所为,人事即因之以异。上无宗派之别,下无门户之分,适成为可园之诗,而一生之阅历寓焉。《可园词存》四卷为《炙簧新谱》、《琴心阁忆语》、《洗红簃忧词》、《花枝楼梦吟》,共词一百二十八阕。其自序云:“六十以后始学填词,家国伤心,寄情楚些,肠回堪诉,律细未谙,过而存之,聊自怡阅而已。”有宣统庚戌(1910)江宁陈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切字释疑

    一卷。清方中履撰。方中履字素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以智之子,中通之弟。幼从父游于方外,晚年筑“稻花斋”于湖上,专心著述,所著《古今释疑》十八卷,入《四库全书提要·子部杂家存目》。案《古今释疑

  • 四时宜忌

    一卷。瞿佑撰。瞿佑,字宗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初,官国子助教,调周王府右长史。一度遭贬,洪熙初(1425年)赦还。该书辑录历代有关著述,分十二月记其所宜、所忌之事。每月分别标目,如“正月事宜”、

  • 尚书家训

    八卷。清董色起撰。董色起字印韩,号缑山,河南洛阳人,顺治八年举人,官直隶沙河知县。书首有粘本盛序及自序,卷首还有两篇文字,分别记述了藏书及孔子履历、孔子删《书》之年及孔子功德。本书卷一、卷二为《虞书》

  • 艳雪斋书品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此书与所作诗评、词曲评合为一起,大概是未完成之稿。书中大都抄撮旧文,并无发明之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宋元春秋解提要

    无卷数。清黄叔琳(详见《砚北易钞》)撰。此书杂采宋元诸家论《春秋》之说,作者未加考评;书前有总论、凡例,亦系采集旧文。卷首有自注,脱落未写者四十二条,书中亦多有空白处,当系叔琳尚未完成之稿。

  • 御题高义园世宝帖

    四卷。清范来宗(1737-1817)刻。范来宗,字翰尊,号芝岩,一号支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范仲淹后裔。乾隆四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范来宗善于行楷,且工诗画,有《洽园诗稿》等。该法帖中范氏有自

  •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1701-1754)撰。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又自称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出生于科举世家,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年间探花,祖父辈也多进士、举人。父亲吴霖起,为康熙年间拔贡,做过江苏赣

  • 郑注孝经考证

    一卷。清潘任撰。潘任生卒,籍贯及事迹不详。著述有《郑注孝经考证》一卷、《孝经讲义》一卷《孝经集注》一卷、《读孝经日记》一卷、《孝经郑氏解疏》十卷(未刊行)等。郑玄《孝经注》,自刘知己以来多有疑者。严可

  • 文史通义内篇

    七卷;外篇,三卷,清章学诚撰。作者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见前《文史通义》条。《文史通义》一书系历年积累而成。就其全集考之,乾隆四十八年创作内篇《言公》上、中、下三篇,《诗教》上、下二篇;又作五篇,共计得十

  • 历代三宝记

    十五卷。隋代费长房(生卒年不详)撰。长房,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本出家为僧,博学而精于玄理。北周建德三年(574)废佛法时还俗。隋初被召任翻经学士,在大兴善寺国立译场参加译事。自开皇四年至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