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学源流

古韵学源流

十二章。近人黄永镇撰。黄氏安徽合肥市人,章太炎黄侃弟子。卷首录太炎致永镇书,及黄永镇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题辞,云:“言古韵者不一家,自宋郑庠肇分六部,清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诸人各有启发,古韵部始有今日之美备,此一事也。明陈第始明古本音,此又一事也。戴震以二平配一入,孔广森据以定阴阳对转,严可均扬其余波,又知泛转之理,中国语言得以观其变转之由,此又一事也。段玉裁能知古无去声,吾师蕲春黄氏更知古无上声,古四声与今不同,则又大明,此又一事也。近三百年来,古韵之学大盛,惟兹四事,灿然可观。是故寻其端绪,著其源流,则今日讲声音语言者所有事也。永镇愚昧,忝述是编,规模初具,其有采摭未周,判分未密,赖有通人进而修饰润色之。不独专明古韵已也,至于‘卫国性、类种族’,是亦有补于政教所不及也。”书分十二章:曰古韵起源第一、古韵界域第二、古韵取材第三、古韵分部第四、二十九部表第五、古韵读法第六、本韵通韵转韵第七、对转第八、泛转第九、古四声与今不同第十、古无去声第十一,古无上声第十二。是编于古韵源流叙述简明,条理清晰。其于古韵分部,起于郑庠六部,止于黄侃二十八部,历顾炎武(十部)、江永(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戴震(二十五部)、孔广森(十八部)、王念孙(二十一部)、江有诰(二十一部)、张惠言(二十部)、严可均(十六部)、刘逢禄(二十六部)、黄以周(十九部)、章太炎(二十三部)诸家韵部分合,详具原委。而谓古韵至黄侃氏之二十八部分析至密矣。永镇云:“古韵部分,自孔广森分入声屋沃以配侯、幽二部,历王念孙、江有诰、张惠言、严可均、黄以周、夏炘、龙启瑞诸人,皆遵用孔氏屋沃分承侯、幽。今谓宜依戴氏之理,孔氏所分,就蕲春黄氏二十八部,增入声一部,为二十九部,庶几前人应分者尽分矣。”遂列《二十九部表》,其新增入声曰肃部,云:“此部新增,《广韵》诸目无可表音之字,今依江有诰中部、刘逢禄愚部例,取部中一字名曰肃部,古音即以肃为准。”辖《广韵》屋(三分之一)、沃(半)、觉(三分之一)、锡(四分之一)。“肃”部与“萧”部相配。是书有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艺薮谈宗

    六卷。明周子文编。周子文,字岐阳,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此编皆采辑明人论诗之语。所收有宋濂、高棅、何景明、李东阳、徐祯卿、王廷相、杨慎、都穆、皇甫汸、王世贞、何良俊、谢榛

  • 四书字义

    见《北溪字义》。

  • 郑本大学中庸说

    一卷。清包汝翼(生卒年未详)撰。汝翼字纪三,安徽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包世臣的族兄,包慎言的父亲。卷首有世臣的序文,认为《大学》、《中庸》二篇非周末汉初诸儒所记,朱考亭也没作《大学》、《中庸》章句;认

  • 梦东禅师遗集

    二卷。清代释际醒(生卒年不详)撰。际醒,俗姓马,字彻悟,讷堂;别号梦东。丰润(今属河北省丰润县)人。际醒自幼通经史。皈依佛门后,遍历讲席闻法,博贯性相之学,尤精法华、三观、十乘之旨意。后专攻深研净土法

  • 乐经内编

    二十卷。清张宣猷撰。张宣猷身世不详。他杂采各经书中言乐之文,排纂成此书,无所考正。其自序称采诸史者为外编,但外编不见于世,大约此书没有编完。是书于《四库全书》存目。

  • 南山集

    清戴名世(1653-1713)撰。戴名世字田有,号忧庵,世居南山,后人称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朝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因所撰《南山集》等著作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流露出怀念故国情调,被清

  • 古器具名

    二卷,附古器总说 一卷。明胡文焕(详见《文会堂琴谱》)编。是书主要记载古代器具。书中对每一古器各绘一图,先绘博古图或考古图,次绘《欣赏编》中之图。《欣赏编》中之图,是抄袭《说郛》中所载的《古玉图》。《

  • 青虚山房集

    十一卷。清王太岳(1722-1785)撰。王太岳,字基平,号芥子。河北定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甘肃平庆道、西安督粮道、湖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四十二年(1777)命在四库全书馆

  • 温氏母训

    一卷。明温璜(1585-1645)录。璜初名以介,字于石,号石公,后改今名,字宝忠。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官徽州府推官。璜于顺治二年起兵,与金声相应,以拒清军。历四月,城破,手刃其

  • 周易爻变义蕴

    四卷。元陈应润撰。应润字泽云,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至正年间(1341-1368)官桐江宾幕。该书即成于桐江。其书本名为《周易爻变易蕴》。大旨为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