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反切释例

反切释例

一卷。近人曾广源撰。曾氏云:叔然作音而不作例,例自宋以来始有之。上字同声,声归本母,下字同韵,韵归本等,此沈氏存中之说也。上一字取同位,同位不论四声,下一字取同韵,同韵不论清浊,此江氏慎修之说也。同位取其发声,不拘呼势,同韵取其收音,不拘本读,此余申明江例之说也。试取“东”字“德红切”为例,同声不拘呼势,谓上字呼随下字,“德”可转“笃”也;同韵不拘本读,谓下字读其收音,“红”应读“翁”也。学者若明本例,读音复何哽介,特非尽通其例,不能以是强聒之耳。推读者致疑之由,为六目四表以发蒙而正读:一曰声误、二曰位误、三曰开合、四曰清浊、五曰洪细、六曰类隔、七曰声母类例总表、八曰声母清浊例表、九曰声母洪细例表、十曰韵摄四呼例表。所谓声误者,谓出切不确,致声调有误;所谓位误者,谓重唇轻唇、正齿齿头等互讹;所谓开合误者,谓不知合应转开,开应转合;所谓清浊误者,谓不知下字应读浊声或不知下字应读清声;所谓洪细者,谓不知误读细音;所谓类隔之误,谓有以舌头切舌上,舌上切舌头,轻唇切重唇。曾氏以为反切致误之由在于以上六类,按后四表审音,则积疑可尽袪,每字出切可尽确也。是编有民国间石印本。

猜你喜欢

  • 神应经

    一卷。明陈会(生卒年不详)撰。刘瑾补辑。陈会字善同,号宏纲。精于针灸。著有《广爱书》、《全身百穴歌》等书。刘瑾字永怀,号恒庵。此书为所进御书。当在正德年前撰成。此书取《全身百穴歌》其中部分内容,增补刘

  • 杜文正公年谱

    一卷。清杜翰(?-1866)、杜编。杜翰字继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杜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二人俱为谱主杜受田(1787-1852)之子。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人,道光

  • 尺木堂学易志

    不分卷。明代马权奇撰。权奇字巽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兵部主事。此书有王亹序,称马权奇才学甚高,招人嫉忌,甫阅仕版,在系者数月,絷维邸舍者三年。后事白归里,因而撰成此篇

  • 十三经注疏锦字

    四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原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因得罪权臣和坤,充军伊犁。聪敏好学,自经史百家以及稗官野乘,靡不

  • 星学发轫

    十六卷。美国罗密士撰。英国骆三畏口译。熙璋、王镇贤、左庚笔述。罗密士籍里生平不详;骆三畏字敬斋,同文馆天文教习;熙璋等并同文馆中天文馆肄业生。是书凡十六卷。首二卷,论天文仪器;次六卷,论测算诸星之步位

  • 燕堂诗稿

    一卷。宋赵公豫(1135-1212)撰。赵公豫字仲谦,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绍兴中进士。历知仁和、余姚、高邮军、真州、常州,官至宝漠阁待制。公豫为人沉厚清苦,为官清正廉洁。常言“吾求为良吏,不求为健

  • 两当轩集

    二十卷。《考异》二卷。《附录》六卷。清黄景仁(详见《两当轩诗抄》条)撰。《两当轩集》卷一至卷十九,收古近体诗一千二百八十八首,较《两当轩诗抄》增加了诗余三卷;卷二十为遗文,其《浮湘赋》、《渡淮赋》已亡

  • 黎里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徐达源纂。黎里者,吴江县东南之一镇,地广四里,周四十里,距县治四十五里。此镇居民稠密,物产丰富,文化甚盛。镇中有长廊三里余,行人雨中不张盖,环境异常优美。卷首为题咏、撰文、姓氏、考黎

  • 助语辞

    一卷。元卢以纬撰。卢以纬字允武,元末东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皆不可考。我国专释虚字的专著,以卢氏《助语辞》为最早。《助语辞》初称《语助》,收入《奚囊广要丛书》。后胡文焕《格致丛书》所收

  • 诸葛子

    一卷。三国时吴诸葛恪(203-253)撰。恪字元逊,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曾官至太子太傅。《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载:“梁有《诸葛子》五卷,诸葛恪撰”。新、旧《唐书》均未著录该书,说明此书佚失已